林宛如如今人氣正旺,不愁產品代言,如今不用他們出門,數不清的品牌會跑上門來邀約。
但是林宛如知道,這都是一時的,她的名氣是建立在她的作品之上,無論是她自己,還是經紀人徐菊又或者是林宛如背後的華創文化經濟有限公司都希望她在現在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用作品說話。
讓林宛如沒有想到,她確實更進一步,卻不是依靠新的作品。
10月25日,第25屆金雁獎提名揭曉,《魔鏡》一舉拿下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最佳攝影在內的八項提名,成為本屆電影節提名最多的影片。
隨後導演張爍向林宛如透露,《魔鏡》的終極理想並不在國內,月初製作人已經向包括金球獎、奧斯卡在內的八個美國電影獎項提交申請,但是鑑於國產電影一直得不到小金人垂青,他們打算暫時壓下此事,靜等十一月各大獎項提名揭曉。
“丫頭,你趕上好時候了啊!”張爍感慨不已,只拍了一部電影就走上了國際大舞臺,不是幸運是什麼,中國有多少女星,求神拜佛都找不到這樣的好機會。
林宛如不可置信地瞪大眼,俺滴娘,俺又能出國了!
說到國外,林宛如有十多年的時間離開過中國,換句話就是;十幾年前她曾去過國外。
雜技演員這碗飯不好吃,雜技團想要打出名聲就必須到各地去演出、參加比賽,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從國外拿到一兩個獎,哪怕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獎項,回國也特別吃香。
在國外拿獎,創造力高於動作難度,團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拿到了兩個安慰獎,就這兩個獎,卻讓林宛如他們那個雜技團遠遠甩開同行,成為當地的翹楚。
在橫店那段跑龍套當武替日子,林宛如有時會發出感慨會感慨,出國就跟上輩子的事兒似的,誰能想到一個跑龍套的曾經出過國門呢。
現在中國人錢包裡有錢了,出國人的多了,可以前還是新鮮事兒呢。
林宛如一邊聽張爍說話,一邊追思過去。
張導他還以為對方被巨大的驚喜砸蒙了,一頓腦補之後,大導演樂呵呵地笑起來:
“丫頭啊,回去好好練練英語,出國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兒,你得給人家交流,你要是不會說英語,人家說的啥你都不知道,那這就出國就沒意思了,說不定還會鬧笑話,生一肚子氣!”
張爍這番話頗有一番語重心長的意味,他說的原本就是他的經驗之談。
張爍早年出國門就鬧過大笑話,那時候張爍還是一個入行不久的小導演,在國*到一個對他笑的老外,就覺得人家特別友好,其實那老外看出來張爍不懂英語,所以用英語嘲笑中國人又土又窮,張導還以為人家在表揚他,回人家一句“三克油”。
這事過了好久之後,張導有次和一位懂英語的人聊天,談到這段經歷,重複了幾個單詞的音,才知道那個黃毛洋人根本就不是誇他,可是當時他已經回國了,事隔這麼久他想報仇也找不到那人,只能將這個教訓深深的記在心裡。
故而有了上面對林宛如說的那番話。
其實在所有的文化課中,除了語文,林宛如英語是最好的,這得益於她早年出國的經歷,她是班裡第一個拿到四級證的人,第一次考試就考過了。
在普通的本科大學生中,一次考過實在是太普遍了,可是在文化課普遍較差的表演系,林宛如完成了一項壯舉。
不過這個好也只是相對來說,在國內這麼多年林宛如都沒出過國門,英語早就生疏了,她的程度也就比啞巴英語好一點。
聽到張導這樣囑咐,林宛如鄭重其事的點頭,“我回去就惡補英語,爭取能聽懂那幫老外說什麼,不鬧笑話不丟臉。”
張導點頭,表示就是這麼一個理兒。 如今的林宛如成了香餑餑,不僅身價漲了十倍,活動也多了起來,林宛如在市場上一頓飯局的價格從過去的幾千塊錢到現在的十萬元,雖和一線女星仍有不小的差距,但這已經是國內小花旦價錢最高一檔。
在國內明星陪酒吃飯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兒,這個陪酒吃飯不一定是一對一的,或是某房地產商舉辦的宴會,或是某個企業的高層談生意,喊明星去作陪撐場面,這種場合通常是數位明星集體到場。
至於那種吃著吃著就吃上…*的,都是彼此心照不宣,互相都有目的,比方說“你陪我睡覺,我認識某個導演,可以介紹給你認識”,又或者是“大品牌需要一個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