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走一走,瞭解一下朝鮮的真實情況。”
陸效華有些擔心的答道:“聖上,據臣所知,朝鮮國主向來無為而治,國政悉數委與臣下,若是皇八子入主朝鮮之後貿然改動其國祖制,恐怕不利於朝廷繼續控制朝鮮。”
“所以才要讓他對朝鮮多瞭解一些。”鄭克臧目光中閃爍著危險的訊號。“至於其他什麼,卿不用多管,朕會交代給舜官知道的。”
說完這件事,鄭克臧又交代一件事:“朕聽說水師報告,割讓日本諸島中佐渡雖然較大,但不在大洋航路之上,只有前往日本北陸、奧羽的商客才會偶爾停泊,並無太大價值,實屬雞肋,總督衙門是如何認為的?”
“佐渡之前以金礦聞名,只是如今金脈已經枯竭多年,經濟上已經無足輕重。”陸效華如實報告道。“割取佐渡雖利於朝廷日後攻伐日本時作為跳板,但為此設官建制,臣以為有冗床疊架支線,因此臣是贊同水師意見的,只是本司內部尚有不可看法。”
鄭克臧笑道:“有不同看法也正常,無非是覺得這筆錢不花白不花。”
鄭克臧這是指責總督衙門為了花錢而爭奪預算,對此身為總督衙門二把手的陸效華不好分辨,只能默然應對。對於陸效華的反應,鄭克臧一笑了之。原因無他,部門利益的問題是哪朝哪代都存在的,不是他一句話就能改變的。
“朕決定了。”鄭克臧衝著翰林學士吩咐道。“擬旨,開國縣侯、定遠將軍、昌化縣伯何乾功績卓著,著即改封為世襲何國都總管,領佐渡(約820km??)及周邊各島並蝦夷地東北擇捉島(約3200km??)、得撫島(約1400km??)。另外,馮碩也封出去,就領朕之前所說的色丹、國後、齒舞諸島,至於島上的愛奴人嘛,朕借給他神策軍,想來應該不成問題。”
隨後鄭克臧審閱了翰林學士的初稿,覺得無誤便傳翰林知制誥進來擬旨,就這樣,何乾繼孫有勞之後,成為華夏功臣中第二個內藩,領雖然不能跟孫有勞相比但總體來書還可以,雖然北方的擇捉島和得撫島比較難開發,但蘊藏的林業資源總能變成收入的,而且現階段主要的封邑佐渡島也是開發成熟的地區,完全可以維持整個封地的初步運轉。
至於馮碩就比較倒黴了,他的領地不小,但一來十分寒冷,二來還需要先行征服土著,而且建立最初的根基也很麻煩,少不得還要到朝鮮和日本招募流民,不過誰讓他是降將呢,鄭克臧沒有把他清理掉一件是他的運氣了,自然不能挑三揀四,挑肥揀瘦。
“發下去,告訴天下,只要有功,朕不吝分茅之賞。”詔書發往武昌交內閣副簽了,鄭克臧轉過頭來問陸效華道。“孫國都總管上奏說,他名下的領地不合詔書中規制,他多次向總督衙門申訴,始終未有答覆,陸卿,你可告訴朕這是怎麼回事嗎?”
孫國都總管就是孫有勞,他的封地應該是方圓一百八十華夏里約合日後的六千四百八十平方公里,但他長子領有的潘甘島、薩木伊島、陶島實際方圓二十華夏裡,次子領有的浮屠交怡和布坦群島、特魯陶島也不過方圓二十華夏裡,跟封地面積相差甚遠。雖說暹南都護府和凌牙門都護府為其從馬來亞土王處購置了大量的田土,但那個只是產業而非領地。
孫有勞對此自然不滿,四年來幾次催促無果便向總督衙門投書反應,只是總督衙門也沒有辦法解決,畢竟無故剝奪算端的領地意味著戰爭,意味著把土邦推向荷蘭人,因此只能不做反應,希望孫有勞能接受產業換領地的交易,卻沒曾想,孫有勞還是想辦法捅到了鄭克臧的面前,讓陸效華無法難堪之極。
不得已,陸效華只能原原本本的向鄭克臧解釋原委,但這無疑在說是鄭克臧當初安置不當:“總督衙門也曾想讓孫都總管換到婆羅洲某處,只是孫國已經投入巨資下去,更換領地的話,又要花費巨大,所以,孫老大人不同意,總督衙門也沒轍,只好拖到現在。”
鄭克臧還算通情達理,一聽知道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因此也沒有過分責怪陸效華,只是說到:“事情出錯了,總要解決,拖著不是個事,而且越拖越糟糕。這樣吧,潘甘島和薩木伊島這邊靠著的陸地是誰家的,花錢跟他買方圓一百四十華夏裡的領地。”
“領地是萬倫算端和洛坤算端的。”陸效華想了半天才記起兩個土邦主的名字。“但花了錢,他們也不肯賣。”
“總督衙門準備花多少錢?五十萬?一百萬?朕不信了,砸下去一百萬貫,他們會不心動?”鄭克臧看了看滿臉猶豫的陸效華,鼻子裡輕哼一聲。“朕知道你們在擔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