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燕京平均工資545塊,普通居民的收入也就三百多,公務員從1989年來,五年沒漲工資,幹一個小時活,時薪1塊1毛錢,和美國相差幾十倍。
一棟4900多平的四合院,產權屬於裡面43戶居民,總共237人,平均每家能分到8萬3000多塊,這在如今是一筆相當大的鉅款。
何況這麼多人住在一起,誰家沒點矛盾,早就受夠了,前段時間全體投票,除了幾家不想搬的,其它都同意出售。
少數派的聲音被“群眾”壓垮,於是聯絡了許多家中介,希望能找到買主。
上門來看的人不少,像這麼大,位置還好的宅子,在後海附近都少,可那些人對這個價格不太滿意,說是再看看,然後就沒了下文。
今天王大媽出門買菜回來,發現來過自己家的老孫中介,帶著兩個人在外面晃悠,對牆和周圍建築指指點點。
頓時來了精神,小跑往家走,忘記腳下都是雪,一滑摔個大跟頭,疼得“哎呦、哎呦~”直叫。
要是再等些年,遇到這種情況要先掏手機錄影,才能上去扶。
韓宣腰包厚,不怕坑,走近扶她起來,嘴裡說道:“沒事吧,大媽。”
“沒事,扭著腰了。
老孫,過來看房子的?”
王大媽拍掉棉褲上的雪,籃子裡菜沒事,但雞蛋碎掉了,蛋清拉著長線往下滴。
如果是平時,她肯定要心疼半天,一毛錢一個呢,但現在有更重要的事。
目光打量這個穿著棉襖的老頭,看面板肯定是沒吃過苦的那種人,絕對有錢。
而且這衣服標誌她看到過,一個老鷹,叫“啊你媽”還是“啊媽你”啥的,反正老貴了。
孫老頭笑道:“就來看看,裡面能進去吧?”
“能,快請進!有人來看房啦,都收拾下!”
大嗓門叫得韓宣腦後發麻,悄悄離遠了點,進門四處觀望。
這座宅子以前應該很繁華,從它寬敞的大門和高臺階就能看出來。
牆縫裡留有青苔痕跡,破舊大門依稀能見到當年紅漆,獸面銜環,有獸面,沒了環,佈滿銅鏽,看不清原本是什麼造型。
半邊門樓倒塌了,木樑被蟲子蛀掉,這些都要翻新。
裡面第一道院子,北邊有朝南的屋子,叫做倒座。
古代通常給賓客、書塾、男僕人居住,或者當做雜間。
現在院子用紅磚搭建成屋子,完全看不見當年的風采。
其它地方也是一樣,韓宣沒認為能買到現成的宅子,曾經再好的建築,也抵不過歲月侵襲。
這裡已經被他們改造得不像樣了,除了外面那圈堅固的高聳圍牆,其它都要翻新重建。
不遠處的恭王府算是保護文物,這裡不算,拆了也沒人管。
和外公從正門走到後院小門,出去發現後面是一片菜地,再往前就到了後海邊。
算算加上這片菜地的面積,能超過六千平方,韓宣問道:“這塊地算是誰的?”
“公家的,沒人管。”
孫老頭回答,見不少住戶跟出來,站在門口竊竊私語,揮手示意他們別說話。
“那我要是想買這塊菜園,能買下來麼?”
“應該可以,要去居委會那邊問問,這棟房子……你們覺得怎麼樣?
雖然老了點,但位置很好,這片地方就數這棟宅子最大。”
“嗯,買,要是這片菜地賣的話,我也一起買下來……”
“好嘞!”
孫老頭將這個訊息,告訴那些住戶,他們頓時激動到尖叫!
韓宣心想但願以後別罵娘才好,不過如今確實只值這麼多錢,沒坑沒搶,賣給誰不是賣。
這棟老房子位置挺好,但不是韓宣想要的那種老建築,回到車裡繼續去看房子,路過恭親王府時候,他看見王府大門,心頭一跳。
要說燕京最好的院子,那肯定是這些王府無疑了。
屬於保護文物,定期保養,以現在都把它們當辦公地,想拆就拆、想改就改的尿性,說不定真能弄到一座。
恭親王府肯定沒用,這裡做為旅遊景點開放,往前探身問司機說道:“師傅,你知道這裡還有王府麼?”
“有啊,就在湖對岸,有座醇親王北府。
宋慶琳故居就在那,現在是宗教事務局的辦公地,想去?”
“嗯,過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