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翹班待在家裡裝病,不去面對堵在他辦公室門口那些學生的格雷戈裡安校長。
幫韓宣和埃隆-馬斯克倒了兩杯咖啡,自己也拿著杯坐下,伸手對韓宣介紹道:“這位是斯坦福大學的在讀博士生,埃隆-馬斯克。
前兩年沃頓商學院來交流時候,我和他見過一次,相信你們應該會有許多共同話題。”
韓宣如今已經搶了馬斯克的paypal,眼睛裡帶著笑意,裝作不認識他的樣子,和馬斯克握了握手,問道:“你好,這次來布朗大學,也是為了交流嗎?”
“不不,今天是專門來找你的。
這是我親手用一塊火箭殘骸製作的禮物,希望你能喜歡。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請在鍊鋼廠工作的叔叔幫我熔掉它,並且製作成現在的樣子。”
埃隆-馬斯克將準備好的火箭模型,遞給他說道。
韓宣早就見到了這份奇特的禮物,接著很容易就能猜到馬斯克來找自己的意圖,臉上笑意更加明顯,開口道:“謝謝,我喜歡這個,它很酷。
抱歉問一句,你來找我做什麼,我們好像並沒見過面吧?”
像埃隆-馬斯克這樣的學霸加天才,在同學們眼中肯定也是怪胎,將他獨立在交流圈以外。
再加上他從小父母離婚,而且剛從學校離開沒多久,所以不善與人交際。
即使馬斯克已經將自己的創意,對那些富豪們重複過許多次,但現在面對韓宣,依然有些不好意思。
聽到韓宣的詢問,深吸了口氣,緩緩說道:“韓,我這次來,是想和你做一筆生意。
我想你一定會對它感興趣,我要談的生意,就是你手裡拿著的這個,火箭!
我們合夥,一起製造能夠真正飛入太空的火箭!”
假如到太平洋對岸的華夏說這句話,別人肯定以為是腦子壞掉了。
火箭應該由國家發明製作才對,一個人怎麼可能涉及如此重要的行業?
而在美國,包括導彈、戰鬥機、衛星、火箭、坦克等重要軍事工業,大多都是由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私人公司進行研發製造,美國國防部從他們那裡採購,所以並不是什麼天方夜譚的怪事。
坐在旁邊的格雷戈裡安校長,雖然表情驚奇,但卻沒有多震撼。
即將在今年6月27號發射的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將會與俄羅斯的和平號軌道空間站首次對接,布朗大學也參與了這個專案。
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上的一些工程裝置,就是由布朗大學的學生和老師共同完成,他對這個專案有所瞭解。
好奇問道,:“製造火箭需要很多技術吧,你有把握可以完成?
最近過得可以啊,埃隆。
你現在為哪家公司工作?洛克希德-馬丁?通用動力?波音?”
“……都不是。”
埃隆-馬斯克異常尷尬,難道會說自己只有一顆想造火箭,並把它送上太空的心嗎?
再傻的人也不會那樣做。
他用騙其他富豪的那套把戲,對韓宣說道:“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家有數千位專門研究航天航空的專家,到現在還沒有就業機會。
我們可以將那些人挖來,為我們的公司工作,重新研製一款新型火箭。
就目前來說,火箭發動機技術水平最高的是俄羅斯,而不是美國。
據我最近查到的資料瞭解,蘇聯解體後還存有一批火箭發動機,比如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設計局的nk-33和nk-34火箭發動機。
那批完好的發動機數量超過八十臺,雖然都是十幾年前的老東西,但它們比現在的火箭發動機都要先進!
動力機械科研聯合生產體研製的Rd-180火箭發動機,目前還沒有全部設計完成,但我聽說差不多再投資1億美元就可以完成研發,這是個很好的參與機會,我們可以和俄羅斯合作。
nk-33和nk-43發動機,使用的燃料是液氧和煤油,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是目前最理想的運載火箭推進系統。
假如我們能找到重複使用的方法,由於這種發動機不需要維修,而且可以反覆使用四到五次,這將大大減少發射火箭所需要的鉅額花費。
那些想要發射衛星的政府和私人,絕對會將大把訂單交給我們!
關於製造火箭方面,我們可以去烏克蘭挖南方導彈設計局的專家,當年赫魯曉夫吹牛說,製造導彈就像加工香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