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8部分

32—03:大捷,水淹七軍(3)

在經歷了二次*張繡、剿殺呂布、蕩平眭固這樣的“小”事件之後,于禁和他的主人曹操,一起迎來了第一個重量級敵人——袁紹。

有關官渡之戰,前面已經詳細記敘過了,不過有一個不可忽略的情節(當然是對於于禁本人來說的)偶只是一筆帶過了,那就是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剛剛爆發,顏良文丑一干人等沒有出馬,關羽還在後方磨刀霍霍的時候。

當時,袁紹很是強勢,所以,誰去打這個頭陣都是有風險的,而在這個時候,第一個舉手請戰的就是這位於禁。

“于禁願為先登”,足以說明了他的積極性,我們很難想像,三十年後,同一個人乾的事情就有點丟人了。

那都是後話,總之現在的于禁還是很生猛的,曹操很是高興,不過再高興也不能出手太闊綽,因為自己的家產有限,與袁紹的對抗要縱深展開,既然你于禁如此的牛逼哄哄,那就讓你在惡劣的條件下盡情的施展才華吧,於是,曹操只給了于禁2000人——而且還都是步兵。

就是靠著這2000人馬,于禁硬是阻止了袁紹的進一步攻勢,而在這個時候,曹操為什麼沒有把主力給派出來呢?因為他老人家還在忙著剿殺臥底劉備,攘外必先安內啊。

可以說,正是站在最前面的于禁的這種堅持給曹操贏得了足夠的喘息之機。

然後,于禁又和前來支援的樂進一起帶隊,率領馬步軍5000人出人意料的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主動出擊,從延津西南開始,勢如破竹,一路打下去,衝到了獲嘉等地,共計斬首袁軍士兵將近5000人,俘獲何茂、王摩二十餘人——雖然都是不入流的將領(放在今天也就是一群團長,營長,撐死了兼職的副旅長什麼的),可是,能一下子抓住二十多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於是,曹操又把于禁調到了原武發揮餘熱。

人家于禁還真爭氣,再接再厲,擊潰了袁紹再杜氏津的分舵,旋即被升為稗將軍。

隨著于禁在外圍戰場的一系列捷報,曹操決定把他調到官渡這個正面戰場上來,畢竟,在這個最為關鍵的相持階段,曹操有點吃力,需要一些有生力量的融入來豐富打法,因此,屢立功勳的于禁自然會進入曹操的視線。

袁紹敗北之後,于禁水漲船高成了偏將軍。

之後的文則將軍又給了曹操一次驚喜,那是在平定冀州之後,先前歸順的昌晞又叛亂,於是,曹操就讓于禁前去*。

之所以選擇于禁,是因為于禁和昌晞的關係不錯,一者是看看于禁的忠心程度,一者是于禁比較熟悉昌晞,打起來順手一些。

果然,在於禁的緊逼之下,昌晞有些頂不住了,看看是自己的哥們帶兵,索性舉白旗投降了。

就在大家都以為于禁會把昌晞押解到曹操那裡的時候,于禁去做了一件令大家很驚奇的事情,那就是把自己昔日的哥們給處以極刑了。

原來當時曹操有這樣一條規定:圍而後降者不赦。

曹操此舉是為了打擊那些投機主義者,但是,真正的執行起來其實也並不是特別的嚴厲,但是,于禁在這裡卻當真了,至於原因,除了他那個有點令人吃不消的“嚴肅軍紀,奉行法令”本色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和昌晞的關係比較密切,如果以後昌晞再發生類似事件的話必然會影響自己的前途和在曹操眼中的形象,誰沒有幾個處的關係不好的同僚啊,萬一在這個時候翻舊賬的話,即便曹操不上心還是會影響自己的仕途的,所以,還是殺掉吧。

於是,于禁就來了一個“揮淚斬馬謖”——“自臨與昌晞決,隕涕而斬之”。

不光要殺,于禁還要把自己的責任給摘乾淨,從而證明了“朋友是用來插兩刀再往上爬”的真理。

昌晞,除了責怪自己反覆無常之外就只能自嘆遇人不淑了,事實上,得知此事之後,曹操也是嘆了口氣:昌晞不投降我而是跑到于禁那裡,就是怕我殺他啊,自作聰明的跑到了于禁那裡,結果不還是死了?都是命啊!

從曹操的感嘆中我們可以看出,昌晞早點往曹操這裡報道的話也許不至於被殺掉,但是,于禁是註定要用好友的鮮血然後自己的頂子(別較真啊,其實我知道那時候沒有清朝大辮子們的頂戴花翎)。

不過不管後人如何評價于禁的這種行為,人家的目的達到了,因為只要曹操感到滿意就行,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東海匪患被平後,他被拜為虎威將軍,再後來,尤其是在於禁等人剿殺了陳蘭和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