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曹操在陳留也組織了一支5000人的武裝力量,準備*董卓。棗祗就是在這個時候奔到曹操麾下,與曹操“始共舉義兵,周旋征討”。當時棗祗在社會上已經有很大名氣,在他歸附曹操後,袁紹“亦貪祗,欲得之”,並多次派人禮闢棗祗,前去勾引,但是都被他斷然拒絕,棗祗的忠誠,令曹操非常感動,因而他深得曹操的器重。
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曹操佔領了兗州,自領兗州牧,任命棗祗為東阿令,鎮守東阿。棗祗在東阿期間,致力於勸課農桑,積穀屯糧。並且勤修武備,組織操練東阿軍民,並將東阿城的城防工事加固修繕一新。到興平二年(195年),呂布、陳宮乘曹操出兵徐州之機,突然發難,襲擊兗州,各郡縣紛紛叛離。僅東阿、鄄城、範縣三城仍然忠於曹操。呂布、陳宮佔領兗州以後,派兵猛攻東阿城,因東阿城城牆非常堅固,棗祗又率軍民頑強抵抗,因此東阿城始終都沒有被攻下。東阿成為日後曹操反攻呂布,重奪兗州的可靠後方和軍需基地。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昌,上表漢獻帝,任命棗祗為羽林監(官名),宿衛宮中。
上面這一事件我們是知道的,但是真正被人銘記的反而是程昱等人,同樣做出了重要貢獻的栆袛反而被遺忘了。
再回到屯田制的問題上,戰鬥過程當中,栆袛對起義農民亦戰亦耕的兵農合一的做法發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才在196年,曹操擊敗了潁川汝南的黃巾軍之後,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
於是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並任命他為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
所以,屯田制真正的首倡者是栆袛這位幕後英雄,千萬不要說他是英年早逝才被歷史遺忘,被史書遺忘,難道郭嘉不是嗎?難道李典不是嗎?同樣是英年早逝,後兩者被單獨立傳,而栆袛呢?被陳壽“拋棄”了,只留下了這麼一句話:是歲,用栆袛、韓浩等議,始興屯田。
至於屯田的效果嘛,在《任俊傳》中也讓栆袛露了那麼一小臉:潁川栆袛建置屯田,募百姓屯田於許下,得谷百萬斛。
然後就是任峻的事情了:郡國列置田官,太祖以峻為典農中郎將,數年中所在積粟,倉稟皆滿。
一切都是因為栆袛主抓農業經濟的基層骨幹而已,任峻可以出彩不光是他乃典農中郎將,而且還和曹操有一層關係——表峻為騎都尉,妻以從妹,甚見親信。
當然了,栆袛的英年早逝也是被埋沒的原因之一,曹操沒有忘記他,追封他,還給他的子孫一個不錯的待遇,但是,他卻被陳壽給遺忘,這就不應該了,也不是死得早那麼簡單了。
緬懷栆袛之後,我們也可以看到屯田的威力了,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的軍隊擴編的越厲害,對糧食的需求也就越高,曹魏屯田有民屯和軍屯兩種,民屯每 50 人為 1 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隸郡縣,收成與國家分成方面呢?使用官牛者,官 6 民 4;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
屯田農民不得隨便離開屯田,軍屯以士兵屯日,60 人為1 營,一邊戍守,一邊屯田。
這樣做,一方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有利於恢復經濟和人口,一方面也減輕了軍糧供求的缺口,當然了,曹操這麼做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後者,要不怎麼說戰爭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呢。
——別和我抬槓,凡是都有兩面性的。
既然屯田制怎麼多優點,曹丕有必要荒廢或者隨意的改動嗎?你以為他是中國“豬協”玩什麼升降級制升升停停嗎?
當然了,沒有一種制度可以經久不衰的,到了曹魏政權的後期,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屯田制的優勢已經體現的不是很明顯了。
所以, 司馬炎於265年宣佈:“罷屯田官,以均政役,諸典農皆為太守,都尉皆為令長”。
這,實際上就是在下令廢止屯田制,當然了,這些是後話,只不過是在這裡順便給一個交代,於曹丕的尊奉屯田沒有什麼關係。
如果說屯田制尚且屬於國民經濟基礎設施的建設層面,而且曹丕沒有做什麼,只不過是嚴格遵守的話,那麼下一個屬於上層社會的變革,則多半要歸功於曹丕了——其實也是水到渠成。
這,
就是橫行魏晉的九品中正。
34—21:佈局,水到渠成(3)
所謂的“九品中正”,實際上就是一項選拔官員的制度,他還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