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產生了興趣。他們開始研究起減毒菌苗和抗體學,並對醫學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訴求。
在歐洲過去的幾百年歲月裡,最初的醫院是由教會把持的,醫院最高宗旨不是救治傷患,而是達到對上帝的忠誠,洗滌病人的靈魂。教會一般都會設有專門的收容院、濟貧院和育嬰院,但在其間供職的大多數都是神職人員,他們缺乏有效的醫護知識和手段,教會本身也沒有科學的醫療器械。
文藝復興之後,歐洲的醫學發展才開始從經驗醫學轉變為實驗醫學,原本以個體行醫為主的方式逐漸向醫院體系靠攏,僅大英帝國在過去的五十多年內就建立皇家醫學院和一百多所醫院。但其間真正起作用的又有多少?
醫院的設立並不是為了貧窮的人解決疾病的困擾,恰恰相反,窮人的疾病在英國資產階級和貴族階層看來是上帝給予的懲罰,原本就不該去幹涉的。醫院更多的是隸屬於各個富裕的貴族家族或者資產階級暴發戶,而大量的窮困的病患反倒是各家醫院解剖學、病理學發展的基石:活生生的實驗體。
而在法國,號稱文明中心的巴黎也好不了多少。
巴黎最大的公立醫院內的陳設簡直不堪入目,由於床位的緊張,有時五六個病人不得不擠在一張病床上,而醫院的傳染病患沒有任何隔離措施,出天花的人和生熱病的患者同居一室,從病死的人身上揭下來的被單直接就被蓋在了另一個病患的身上,疥瘡之類的面板病大型肆虐甚至連醫護人員都無法倖免。您可以在一張床上看到病患和死人躺在一處,這並不稀奇,因為實在是沒有多餘的人力及時處理死屍。
醫院在歐洲,對於患病的窮人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卻同時也幾乎成為了一個傳染病肆虐的中心。
因此沙俄帝國的公共醫療系統雖然自女皇二年起就開始動工,但是足足花了四年多的時間才真正落成。五月四日,聖彼得堡皇家醫院剪綵開業,它是女皇陛下出資投建的首座公立醫院。
醫院分為急診、門診和住院三區,分設內科、外科、兒科和婦科,並對每個科室內又進行了進一步的劃分。醫院的醫生必須擁有聖彼得堡大學和莫斯科大學醫學系頒發的資格認證,原個體行醫的社會醫務人員可以參加年度考核獲取上崗資格,一旦上崗皇家醫院優越的待遇足夠令所有行業者羨慕不已。
醫院主要面向聖彼得堡和周邊地市的居民開放,並對貴族階層和富裕階層提供專業的遠端醫療和護理服務,但前提是他們必須每年繳納一定標準的贊助佣金。
對公立醫院贊助的人可以獲得等同於皇室的醫護待遇,並且優先使用有限的醫療器械和珍稀藥品,因此醫院普一開業,各大家族和眾多的資本家們就“踴躍”捐款。女皇陛下聲稱他們的捐款將被專門用於補助貧民就醫時的收入缺口。
此外,帝國研究部還公開了一系列的醫療裝置圖紙,皇家機器廠連夜趕工,為公立醫院的開辦奠定了基礎。其中包括:聽診器、輸液裝置、活塞式注射器、心電圖儀、呼吸機以及無影燈等等,數量繁多種類各異,同時女皇陛下下令從郊區電站專門拉了條電線直通皇家醫院。
另外,女皇陛下還設立了皇家醫藥總公司,專門負責各類藥品的研製。
聖彼得堡公立醫院的開設,標誌著沙俄帝國的醫學水平跨入世界前列,各國大使都向女皇陛下申請參觀醫院。女皇陛下以維護病患隱私的藉口回絕了他們,引起了諸多不滿。
對於沙俄帝國女皇陛下對先進醫學的封閉性壟斷,各國都提出了抗議,但是女皇陛下表示,許多年前大英帝國也曾對其先進的外科醫療技術持保密態度,此時沙俄帝國不過是依照行事。
五月的暖陽下,女皇陛下挽著皇家醫院院長愛德華*琴納的手臂,在醫院後花園內散步。周圍的護理人員都是從聖彼得堡附近鄉村召來的農家女,她們經過長達半年多的專業培訓後成為了帝國公立醫院的首批正式員工。她們身穿白色的長褂,頭戴白色的頭巾,英姿颯爽嬌俏動人。
“……若不是瞭解你的性格,我還真以為你是為了這些可愛的護士們才接下皇家醫院院長的重任的。”女皇陛下笑著對愛德華說道。
愛德華緊張的連忙解釋:“我……我只是本著醫生最基本的理想:治病救人而已,事實上我從最初就是為了與天花鬥爭而開始研究醫學的,現在我的宏願已了,也該將所有的精力從做科研上轉移到治病救人上了。”
女皇陛下意味深重的說:“願望是好的,可皇家醫院的院長可不好當。據財政部統計,醫院開業的前十年依照我們對普通人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