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面,華軍繼續尋找蘇軍的弱點。8月11日,第8集團軍集中5個師和2個重型坦克團(總計30輛“白虎”坦克)的重兵,企圖從德國志願軍第5山地師手中奪取一個很小的橋頭堡。依靠壓倒優勢,華軍眼看就要獲得勝利,卻遭到德國志願軍第132步兵師的反擊和重炮猛轟,險些功虧一簣。(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六百一十一)不一樣的領袖,不一樣的戰鬥
華軍不肯放棄,作為預備隊的第311步兵師和第503獨立坦克營(14輛坦克)加入戰鬥。反覆攻擊之下,德第132步兵師也支撐不住了。
8月14至15日夜,蘇德聯軍實施了撤退。8月16日,第1步兵師和第254步兵師替換下了殘破不堪的第132步兵師。經過這次激戰,華軍重創了12至14個俄國營,消滅了34輛坦克。倖存的德國士兵雖然身心俱疲,卻也感到中國人的攻勢只能到此為止了。
事實上,華軍在這一線的確已經元氣大傷,炮彈也基本耗盡。8月17日,華軍受命堅守佔領地區。8月22日14時40分,傅孝安下令中止了戰役。從7月22日至8月22日,華軍純減員20890人,傷59047人。總傷亡近8萬。
蘇軍戰時統計顯示,從7月21日至8月20日,其第18集團軍損失了26443人。但該資料的準確性值得懷疑:根據中國東線外軍處的統計資料,從1943年7月2010月,蘇軍的野戰師由43個增加為54個。兵力卻從71萬下降為50萬1千。減少20萬以上!而北方集團軍群上報的7月21日至8月30日損失,卻只有48649人!
以近20萬人的損失。換取對方5萬精兵的傷亡。對1944年的蘇軍來說,的確是上算的買賣。雖然拿人命來換算效率,顯得很不道德,但斯大林顯然並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巨大的傷亡證明了蘇聯紅軍的英勇,當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茹科夫、茲多羅夫採夫、哈里東諾夫“蘇聯英雄”稱號,以表彰他們在空中撞擊中國轟炸機的英勇行為的命令在報上發表後,斯大林給中央委員會宣傳鼓動部打電話說:
“要更廣泛地宣傳蘇聯人民的英雄主義。應當記住列寧的呼籲書:‘社會主義祖國在危急中!’。要使人民相信,中國惡棍是可以擊敗,也應當擊敗的!”他不等回答就掛了電話。
是的。應當從精神上激勵人們。報告和報刊每天都介紹千千萬萬計程車兵、指揮員和政工人員不惜犧牲、為每一道防線而戰鬥的事蹟……
除了純粹的軍事工作之外,斯大林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來處理經濟問題和組織問題。最近幾天,他同馬林科夫和朱可夫一起研究了列寧格勒黨組織提出的關於建立民兵師的問題。斯大林當時還不曾料到,這項倡議會變成一股強有力的潮流。到年底時竟然能組成將近60個民兵師、200個獨立團,它們在以後的戰爭中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9月4日,沃茲涅先斯基和米高揚呈報了國防委員會“關於制定保證國防需要的軍事經濟計劃”的決議草案。斯大林幾乎看也不看就簽了字,因為接待室裡擠滿了等候接見的軍人。而他只能指望從各條戰線傳來越來越壞的訊息。沃茲涅先斯基匆匆忙忙地報告說,8月30日蘇聯人民委員會批准了總動員國民經濟計劃,規定在最短期限內將經濟轉入戰時軌道。在沃茲涅先斯基之前,撤退委員會主席什維爾尼克晉見過斯大林,報告了聯共(布)中央和人民委員會“關於人員和貴重物資的撤運和安置順序”決議的執行情況。按照計劃,首先撤往西部的只是鄰近國境線的企業。但是僅僅過了幾天,軍事上的失利就迫使他們徹底重新安排。當時誰也不曾想到。在極短的時間內能運走而且很快投產1523個工業企業,其中包括1360個國防工廠。對這個事實無論作多高的評價都不為過分。只是由於蘇聯人民發揚難以置信的、近似奇蹟的自我犧牲精神,全力以赴,整個龐大的工業才得以向西遷移了幾千公里,而且很快就開始恢復蒙受了損失的軍用武器庫。儘管進行了大遷移,而且常常遭到轟炸,國防工業在1944年仍然生產了6000架作戰飛機、3500輛坦克、近8000門大炮和迫擊炮。…;
……用一個半小時接見軍人之後,斯大林又回過頭來處理黨和國家的事情,他簽署了馬林科夫提出的由中央任命的1170家重工業軍用大廠的黨委書記的名單。斯大林給馬林科夫寫了一張便箋:“我建議考慮一下在機器拖拉機站和國營農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