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套話來說,圍繞淤地壩建設管理的政策、機制、體制等內容,透過了解現狀,分析問題,探討對策,提出建議,進一步完善或制定淤地壩建設管理方面的有關政策,不斷推進以產權制度為重點的淤地壩建管體制改革,建立淤地壩建設管理的良性執行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和廣大百姓建壩、護壩,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的積極性,推動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
這些都是套話,都是站在一個極高的角度,希望一切事情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大理想。而放到事實上,要做到這些談何容易啊。
可是陳鳴就是這樣一個位置拔得高高的人。
他的命令傳達了下去,晉省的大小官員即便感覺著是天大的麻煩,也要一往無前的扎進去。
陳鳴的御駕就停留在蒲州府,往南再走一步就是風陵渡。他就靜靜地在這裡等待著晉省給出的答案。
作為一個前世的三流大學的畢業生,陳鳴真的是很廢物的一個人,淤地壩這玩意他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兒,可具體的是一個什麼情況他就全然不瞭解了。
這四年來,晉省前後一共建造了5500座大小不一的淤地壩,前後遭遇洪水沖毀了1500座,受損比例是很高的,並且初期的那兩年這一比例還更高。
但是淤地壩良好的效益回報激發了晉省上下,洪水也阻擋不住的熱情。
這一千五百座受損的淤地壩中,絕大部分是民間百姓籌資修建的工程,倒是國家出資修建的大中型淤地壩被沖毀的比率遠比總體比率要低,還不足10%。
這個事兒上就涉及到了一些技術問題,雖然淤地壩的技術含量本來就很低,但也是要有技術的。
而至於被沖毀的淤地壩,也不是全部投入都毀於一旦,實際上九成以上的被毀淤地壩很輕鬆的就能修復,實際損失很小。
因為淤地壩被洪水沖毀的方式都是在壩體或是溢洪道衝開一個豁口,壩後淤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溯源沖刷,並且沖刷速度很緩慢,既沒有對下游造成過於嚴重的損失,因為淤地壩建造的位置都不會臨近居民地和田野,也沒有太過嚴重的損壞壩體。上游的大壩主體還能繼續使用,壩體或溢洪道的修復工作量並不大。
所以說這麼多被洪水沖毀的淤地壩,實際損失遠沒有數字表現的那麼觸目驚心。
而淤地壩為什麼會被沖毀,在現在這個統計學剛剛在中國政府工作中施行的年代裡,各種數學、工程學萌芽還在生長的時代,那更多地是設計技術原因,而不是方向性問題。
老百姓的眼光真的是雪亮的。
從一開始的國家提倡,到一兩年後他們自發的籌資集資。這就是一個轉變過程。
百姓看到了好處,國家又提倡他們來爭取這些好處,那自然地是迅速撲上。
只是很多的淤地壩在修築之初,由於缺乏經驗,將堤壩修築的過大,洩洪洞開的高,積水排洩不出去,壩後是滿潭的淤泥,往往兩三年還不能投入種植。有的是淤壩地裡種上的春作物,剛到要收割的季節,就被大水給衝過去了。這就是對淤地壩的習性還不瞭解,不能有效的把握好淤地壩的規律。
一般小型的淤地壩春季打成,秋季攔泥,第二年就能可以種大麥;而大中型的淤地壩要將水、泥賬算的清楚,安排的合適,經過兩年左右的淤積,便能大面積種植,正式的投入生產。
這些個知識就是陳鳴自個都不知道,是晉省的淤地壩管理處這幾年中自己摸索出來的成果。
晉省的會議在召開的同時,一個離開晉省已經小兩年時間的人正騎著一匹蒙古馬向平陽府奔來。
頭上戴著狗皮帽子,身上穿著泛著發黃羊毛的皮大衣,馬後頭掛著一把長槍,腰間誇得有把雙管短銃。這種活似土匪的裝扮在東北的冬天,卻是十分十分常見的。
從東北進河北,這種裝扮也不刺眼,因為河北也有很多這種打扮的人,除了不配槍外。但是進了晉省,葛二的這身裝扮就扎眼睛了。
一路上不知道被警察攔了多少次,最後他用個口袋把長槍包了起來。
從太原一路南下,過了霍州,眼看著就要到平陽府了,葛二以為自己已經流乾的眼淚再次充滿了眼眶。
當初搞事,他就心裡有準備,知道自己將得罪的是整個官面,就算把人掀翻了,也少不了被打入冷宮。當時葛二都想過自己丟官了後怎麼過日子了。沒有想到新來的那群傢伙更損,直接把他發配去東北了。
在吉林北邊當鎮長,官是升了,可日子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