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一十二章 五方上帝轉生,上古魔神大戰!

一陣,蚩尤大敗而逃。

蚩尤的頭跟銅鑄的一樣硬,以鐵石為飯,還能在空中飛行,在懸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黃帝怎麼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時,黃帝靈感突現,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勁連擂九下,這一下,蚩尤頓時魂喪魄散,不能行走,被黃帝捉住了。黃帝命人給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殺了。害怕他死後還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兩個地方。蚩尤死之後,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來拋擲在荒山上,變成了一片楓樹林,那每一片楓葉,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跡。

蚩尤雖然戰死,但是他的勇武卻被世人所欽佩,蚩尤雖然在儒家典籍中形象負面,但民間一直有崇拜蚩尤的傳統,。如南朝任昉的《述異志》記載冀-州有樂名《蚩尤戲》,民人頭戴牛角而相抵;在太/原的村落中人們祭蚩尤神。秦始皇親祭蚩尤,為八神之一的戰神,後世帝王、武將出徵之前常祭拜蚩尤以求庇佑。

傳說蚩尤戰敗,身首異處,其墓即“蚩尤冢”也有多處,亦有民祭祀。根據蚩尤為黃帝六相,首管天時,故成為某種星相名稱,稱為“蚩尤旗”。根據《呂氏春秋》《史記》《隋書》等文獻的描述,蚩尤旗應指某種彗星,是戰伐的徵兆。

對於漢族一般自認炎黃子孫,苗族則持續以蚩尤為祖。苗族川黔滇方言區,流傳有“格蚩爺老”的傳說。“格蚩爺老”又譯“格蚩尤老”“格蚩”,意為爺爺、老人,“爺老”是英雄之意,是否就是蚩尤,尚有爭論。黔東南、融-水等地苗族,每六年或十三年舉行一次大型祭祖儀式“吃鼓藏”時,也要首先祭始祖“姜尤”。黔南還有苗族史詩《榜蚩尤》在民間傳唱,歌唱“第一位祖先”香尤公的故事。

雲/南馬關、武/定苗族有“跳月”或“踩花山”的風俗,傳說此風俗與蚩尤關係密切。當時蚩尤率領苗民抵抗黃帝東進,失敗之後退入深山。為召集四方苗人,蚩尤在山上樹起樹杆,繫上腰帶,令男女年圍繞花杆歌舞,吹奏蘆笙。熱鬧的聚會吸引了眾多苗人,並重振旗鼓,重新投入戰鬥。此俗後成為定期的歌舞盛會,成為苗族傳統節日。

苗族還有崇拜楓木的民俗,甚至以楓木為圖騰。此俗也可能與蚩尤有關。苗族史詩中的《楓木歌》更把苗族乃至人類都說成是從楓木中產生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