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在廣大的中國農村是具有普遍性的。他們的全部就是為了掙那一份養活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必需品,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創造性的工作可做。於是,他們把生育子女一方面當作養活自己的生活手段,另一方面也當成生活中唯一可做成的事業。因此可以說,農民的生活目標就是生活本身,他們生下來,活著,然後死去;後代又生下來,活著,然後死去。人生全部的活動,目標和成就都在這個範圍之中。

(四)人生責任還是養兒防老?

子女價值是具有社會意義的價值系統,不同文化和社會制度、不同個人條件的影響下,子女價值的內容有很大的差異,且子女價值觀念隨著社會結構的演變,隨著個人生命成長的變化也時時在嬗變。例如,經過時代變遷,養兒防老與傳宗接代的觀念已不如以前強烈,婦女更關心子女帶來的個人心理上的愉悅感受。

由於村民彼此都有宗親和鄰居的雙重身份,這些屬於家庭內的私事常常成為閒聊中的話題,在言語之中,村中傳統的婚姻、生育觀念不斷被強化。村民的價值取向亦賦予輿論強大的力量,直接影響了女性對子女價值的態度。

傳統上,L村的大部分女性抱著養兒防老的觀念來看待生育孩子之事,她們預期生養兒子長大就一定能夠得到回饋,是個不會虧本的投資。如果將養育孩子長大、供給孩子需求的金錢和精神比喻為本金的話,那麼父母年老時,孩子的反哺和照顧起居便是投資的收穫。養兒防老的理想也許在單純、樸實的傳統農業社會中能夠被實行。即便如此,每對老夫妻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都有孝順的兒女奉養。在L村也有幾個傾其所有,把最好的全都給了孩子,最後孩子棄養老人,令人不勝欷殻У睦�印5�牽�詿�車南鞝逕緇嶂校��栽諶松�母韝黿錐沃斜簧緇峁嗍湟�晌�����哪蓋祝�攀淺浦暗南備盡W魑�桓讎�裕�ㄓ諧晌�桓瞿蓋綴螅�龐興�嬖詰募壑島偷匚弧R虼慫�僑銜��⒆擁淖鈧找庖寰馱謨詿�誚喲���⒆郵譴�匙謐逕緇崤�緣謀鼐��貳J榘�⊥� !∠肟詞槔�

從眾與選擇——農民的生育策略(7)

在現在的L村,越來越多年輕的女性則少有人認為生孩子的意義在於繁衍後代的人生責任或養兒防老。年輕的女性們認為孩子是夫妻兩人愛情的結晶,並且可以滋潤、調劑夫妻關係。有了孩子之後,夫妻感情會更融洽,孩子成為他們共同關注的目標。夫妻兩人不會因為過了熱戀期,而顯得無趣。原來的兩人世界因為有新成員的加入,生活更熱鬧、更多姿多彩。有了孩子,才有家的感覺,家庭生活才更完整、更有生氣。如果沒有孩子,一個家總是有缺憾,夫妻兩人每天面對面生活,久了也可能索然無味。現代的鄉村生育不再僅僅是家庭或家族的需要,更加成為個人的人生追求,是一種追求現實幸福的體現。這從孫老太小女兒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得出來,自願放棄多生育子女的念頭,專心撫養一個孩子,在現代的鄉村社會中已經不是特例或個案了。

三、故事的文化人類學解讀

在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中,總會有一些事件,影響了當事人的發展。因此,如果我們能夠發現這些事件及其影響,那麼我們就不僅能夠解釋某類人的人生軌跡,而且可以從中發現個人的價值取向和行動邏輯。總而言之,對於生活事件分析來說,最關鍵的還不僅僅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發生之後,當事人產生了何種體驗,又對它作出了什麼樣的解釋。因為,對於什麼是人生中的事件,其實並沒有一個客觀的衡量標準。即使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當事人很看重它,那麼它就是這個人所經歷過的事件。反之,即使是天塌地陷,如果當事人自己熟視無睹,那麼也不能算作事件。

在我們的故事中,孫老太對計劃生育的認識正好反映了這一點。孫老太是第一批主動響應國家政策而實施絕育手術的,她意志堅定地擁護計劃生育,可是作為她的同輩群體,這卻是一件不容易接受的事情,其中的原因,也許生命歷程理論的解釋最有說服力。在生命歷程理論的視角下,生育可被視為不定項選擇的空間,生育策略為社會成員標出了待選專案,但沒有給定最終選項,個人可進行多種搭配選擇,不同的人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一些人選擇性別偏好和性別選擇,一些人不選擇性別偏好和性別選擇。在這些結果中,一方面可以體現出選擇者的意志,即個體的創造性;另一方面可體現出生育文化制度的框架要求和限制。就是說雖然人們的生育態度、願望和行為的特徵是在他們那種特定的生命事件中形成的,但不是所有在同一種生育文化中生活的人都會採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