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顏玉就有了答案:“知道了!是刪除資料夾的命令。”
XYZ:“是的。你不要用滑鼠右鍵的刪除,也不要用鍵盤那個DELETE鍵,試試用這個命令,在DOS視窗下刪除那個檔案。”
小玉兒:“這樣就行了?我試試看。”
許毅從共享桌面的那個視窗看到,顏玉調出了DOS視窗,然後來到那個檔案所在的目錄,輸入命令“RMDIRaa”,回車之後,接過顯示“系統找不到指定的檔案”。
小玉兒:“不行啊,毅哥哥。”
XYZ:“呵呵,用這個命令‘RMDIRaa…’”
顏玉按照許毅給出的命令執行了一次,果然發現那個資料夾被刪除了。這下把她樂壞了。
小玉兒:“毅哥哥,那個資料夾不見了!”
XYZ:“嗯。”
見許毅並沒有多說,她很快就詢問起原因來:“這個命令的格式不是後面直接跟檔名嗎?為什麼後面還要多加上一個點和一個反斜槓呢?”
Hoho,小姑娘有前途,有小駭客的潛質。許毅就是在等她詢問。
“呵呵,小玉兒,我跟你說,你剛才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微軟windows系統的大BUG。”許毅為了鼓勵小姑娘,特意誇大了一下。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BUG也算是不小了。
許毅正等著小姑娘的歡呼雀躍,結果等來了一句讓他有暈闕感的問題:“毅哥哥,什麼叫BUG呀?”
許毅一口氣睹在了胸口,原本準備的一番說辭暫時用不上了,只得給她講解起BUG的意思來:“BUG在英語中是‘臭蟲’或者‘蟲子’的意思,用在計算機領域中,就是指一些隱藏在系統或程式中的缺陷或問題。對軟體公司來說,這是個不好的東東,會想盡辦法將其修復,但這卻是駭客們的最愛,因為利用這些BUG,他們往往可以做出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來。”
說起BUG這個詞彙的起源,還有一段典故。那是在第一代計算機的時代,那個時候的計算機都是由許多龐大且昂貴的真空管組成,並利用大量的電力來使真空管發光。可能正是由於計算機執行產生的光和熱,引得一隻小蟲子(Bug)鑽進了一支真空管內,導致整個計算機無法工作。研究人員費了半天時間,總算發現原因所在,把這隻小蟲子從真空管中取出後,計算機又恢復正常。後來,Bug這個名詞就沿用下來,表示電腦系統或程式中隱藏的錯誤、缺陷或問題。與Bug相對應,人們將發現Bug並加以糾正的過程叫做“Debug”,意即“捉蟲子”或“殺蟲子”。有人將其翻譯為“臭蟲”,但程式設計師們還是喜歡直接用BUG這個詞。
―――――
Ps:1945年9月9日,下午三點。哈珀中尉正領著她的小組構造一個稱為“馬克二型”的計算機。這還不是一個完全的電子計算機,它使用了大量的繼電器,一種電子機械裝置。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哈珀的小組日以繼夜地工作。機房是一間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建造的老建築。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房間沒有空調,所有窗戶都敞開散熱。
突然,馬克二型宕機了。技術人員試了很多辦法,最後定位到第70號繼電器出錯。哈珀觀察這個出錯的繼電器,發現一隻飛蛾躺在中間,已經被繼電器打死。她小心地用攝子將蛾子夾出來,用透明膠布帖到“事件記錄本”中,並註明“第一個發現蟲子的例項。”
正文 第62章
花了一小會兒時間,將這個專業詞彙解釋清楚,顏玉繼續追問了起來:“毅哥哥,你的意思是說這個不能刪除的資料夾是一個BUG?為什麼要在DOS下面才能刪除呀?”
……許毅頓時沒詞了,為什麼會這樣我怎麼知道,我又沒閱讀過微軟作業系統的原始碼,他無奈地回道:“我也只知道這是個BUG。具體原因不清楚。”
“你也不知道呀。”小姑娘好像感到很驚訝,可能她沒想到還有許毅不知道的計算機問題。她繼續問:“對了,你還沒告訴我為什麼要多加一個點和反斜槓呢。”
這個許毅倒知道:“其實你建立的這個資料夾的名字本來就是多了一個點和反斜槓的。只不過這樣看不到而已。”
顏玉自然是不信,許毅只得證明給她看。他要顏玉用命令“MKDIRA”在DOS控制檯下建立檔案,也就是說,按照DOS命令的語法規則,建立的檔名為“A”。
等了一會兒,顏玉便發來了訊息:“毅哥哥,怎麼建立的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