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江河湖海,這是不可能的。當時地下的墓室結構只會做木樑的結構,連磚拱都不會。所以,這個時期應該全是用板柱牆承重,加大木頭,硬木一個個密排過樑,然後填土夯築上來。這個做法跟兵馬俑那個坑是一樣的。

裡面應當是一個個支撐的牆,這上面用來擱橫過樑,應該是這樣的。這樣怎麼分割呢?我做了一個設想,我透過“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來推測,中國自古有個傳統說法是九州,九州這個思想在戰國時期就有,既反映在農田上,也反映在城市規劃上,就是“井”字格,周圍寬的象徵大海,有十幾米寬,全灌水銀,灌上水銀就象徵大海。

兩千年來,人們對始皇帝的墓室有著種種推想,但是在陵墓大門真正開啟以前,所有的一切仍然是個謎。

楊鴻勳:很多人說,如果能夠發掘秦始皇地下陵墓的話,它的轟動效應一定會超過金字塔的發掘。因為這是一個太神秘的地方,而且裡面有太多的東西。我們現在只發掘了兵馬俑、各種陪葬坑等邊邊角角的一些東西,就讓我們震驚不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消失的秦朝建築(6)

如果我們單從旅遊經濟創收來說,發掘太好了。你看現在兵馬俑賺了多少錢,如果發掘了墓室的話,那會引起轟動。而且它是雅俗共賞,專家感興趣,普通老百姓也會感興趣,增長很多知識,旅遊的人會相當多。

但是發掘的話,裡邊所有的東西,對我們今天來說都是文物,就恐怕很難儲存。我舉一個例子說吧,這也好多年了,在我們“文化大革命”期間,日本發掘了高松冢,高松冢就是古風時期的一個文化遺存。這個小墳很小,墓室也是很小的一個小房間,但是它裡面有壁畫。他們發掘高松冢的時候就非常嚴格,因為他們科學技術比較發達,他們想盡辦法對其保險了再保險。他們抽掉裡面殘存不多的空氣,打進一種惰性氣體,然後發掘人員戴著防毒面具揹著氧氣筒,像潛水一樣進去操作。這樣就沒有讓它氧化,壁畫顏色都非常漂亮。然後發掘完了再密封起來,做上一些密封的裝置。他們很嚴格,連國家的元首級外賓都不能隨便參觀。但是專家可以,最高階的專家,國際著名的考古學家,他們透過批准可以進去看,很難得開啟一次。就是這麼嚴格都儲存不了,過了幾年之後還是不好了,壁畫顏色還是有點褪變色了,所以保護很難。科學技術的水平如果跟不上,會有很多想象不到的重要東西被破壞。西方有一句名言:我們是為了後代人看守這些東西的人。我們的責任不只是我們能看到,還要將其儲存下去讓子孫後代都能夠看到。

電子書 分享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