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1)如果主考人是個專家,具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同時對被考人的工作相當熟悉的話,就可以彌補硬指標考評的侷限性,評價得更全面;

(2)對於難以量化的考評指標,可以作有效的判斷。

2、主要缺點

(1)考評過程和結果容易受主觀影響;

(2)評價結果的穩定性不夠,甚至失去公平。

【軟硬結合考評】

同時以統計資料和主考人的主觀判斷作為考評資訊,建立硬指標和軟指標,運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對績效進行考評。在資料比較充足的情況下,以硬指標為主,輔以軟指標;在資料比較缺乏的情況下,以軟指標為主,輔以硬指標。

這是組織最常用的一種考評型別。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考評指標體系】

考評指標也叫考評要素,指績效因素的基本單元及其內容。如績效因素“德”由道德品質、事業心、責任心、忠誠度等基本單元構成,“責任心”就可以作為一個考評指標,內容為“以工作和組織利益為重,遵循組織規則和職責要求,對工作和他人積極負責”。

一組組合特定、相互關聯的考評指標,就構成了考評指標體系。

一個考評指標只代表員工績效的某一方面,只有體系化,才可以儘可能全方位地反映一個人的全部績效水平。

1、建立考評指標體系的步驟

(1)根據《職位說明書》或類似檔案中的崗位職責和任職資格,透過上下級的充分溝通,確定職位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如果沒有《職位說明書》或類似的檔案,應該進行工作分析予以建立;

(2)依據考評的目的、原則,對KPI進行理論論證;

(3)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指標分析,最後確定指標體系。

2、建立考評指標的方法

主要有圖示法、問卷法、個案研究法、訪談法、經驗法等。

【KPI】

KPI即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ex)。影響員工績效的因素很多,構成這些績效因素的基本單元就更多,如果將每個基本單元都作為指標來考評,是不可能詳盡的,也是沒有必要的。

根據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Vilfredo Pareto)80/20效率法則,所有績效因素的基本單元中,關鍵的少數(20%)導致了績效中的多數(80%),因此,只需要識別出關鍵績效因素中的關鍵基本單元並作為考評指標,就可以了。

系統地來看,一個基於目標管理(MBO)的組織,其KPI應該包括組織級KPI、部門級KPI和職位級KPI,這三級(或更多)KPI上下貫通、左右關聯,構成了一個“指標樹)”,用於考評員工個人的職位級KPI是透過自上而下層層分解而得到的:

(1)組織級KPI:明確組織的戰略目標,找出組織的業務重點,也就是組織價值評估的重點,再找出這些關鍵業務領域的KPI;

(2)部門級KPI:各部門的主管依據組織級KPI,建立部門級KPI,並對相應部門的KPI進行分解,確定相關的要素目標,分析績效驅動因素(技術、組織、人),確定實現目標的工作流程;

(3)崗位級KPI:各部門的主管與員工一起將部門KPI再細化分解到每個員工,就開成了崗位級KPI。

可見,如果無視組織目標,或者與組織目標結合得不確切,就草率地進行員工績效考評,就有可能將員工帶離組織的目標跑道,這樣的考評不斷無益,反而有害。

【考評指標權重】

指標權重就是各個指標在指標體系中所佔的比例。確定權重是一個量化的過程,通常稱為“加權”。

1、加權的形式

(1)直接賦分:把一定數量的總分,按各個指標的重要程度直接分配。如整個指標體系的總分為100,某個指標按其重要程度被賦予15分;

(2)權重係數:依據各個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重要程度,給出不同的百分比,指標體系的總權重為100%(即1)。如某個指標按其重要程度被賦予15%(即)。

確定考評指標權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觀加權法、專家加權法、德爾菲諮詢法、比較加權法、對偶比較法、迴歸分析法等。

2、加權的方法

主要有德爾菲法、比較加權法、對偶比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