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戰爭後期:
戰爭後期,往往是雙方主力進行最後決戰的時刻,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階段。
在這段時期裡時機出現的原則在於誰對敵我形勢瞭解更加深刻,誰對對方人性的觀察更加準確。同時透過這些的判斷的也就確定了決戰的時間、地點和形式。戰爭中通常都是被動方急於佈下陷阱來吸引對手和自己決一死戰,以期拯救自己的劣勢和被動。而主動者也從來不懼怕對手的挑釁,敢於答應對手的決戰請求,甚至可以盲目的在被動的時間、地點和形勢下來和對手一決高下。因為在主客形式戰爭中期就早已確定,他可能早已經大佔優勢,所以有恃無恐,不怕對手的決戰,只怕對手不戰。這樣就導致了交戰雙方兩種不同的情緒:優勢方驕傲自大,步步緊逼,自以為穩操勝券;劣勢方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不斷設定陰謀陷阱。那麼這時的時機產生在哪裡呢?
這時的時機就產生在雙方的心理變化上。如果優勢方可以不以自己的優勢為傲而去主動的觀察對手的舉動,將對手的行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那麼他的優勢就會一直持續下去。而如果劣勢方可以出對手之不意,在對手驕傲輕敵的時候在對手最料想不到的地方來打擊對手,也可能會挽回被動的局勢,甚至一擊制勝。
打擊原則7:巧設陷阱
中國古書有一本叫三十六計的,幾乎每一計原則都是利用某種巧妙的構思給對手造成意外的打擊,或者是利用對手人性上的弱點,或者是利用交戰各方形勢上的必然關係。而巧設陷阱的打擊原則就在於,利用眼下的形勢,給對手造成一種錯覺,然後利用了對手的慾望和各種不良心態,促使對手造成錯誤的判斷,進一步引誘對手進入自己設計的陷阱之後,最後一舉爆發攻勢以達到陷害對手的目的。其方法流程大概有這樣幾個:
1設局:
設局就是設計一個陷阱,在戰爭後期無論我們處於優勢還是劣勢都有必要給對手設局。前提是估計出對手此時最想要的結果,然後造成一種假象讓對手以為他所希望的結果已經出現,藉此激發對手的某種慾望,迫使對手全力出擊來爭取這個結果。
2麻痺對手:
當然,對手並不會那麼容易相信我們,我們就需要想辦法麻痺對手的視覺和感覺。讓對手對我們減少疑慮、喪失警惕。一個必要而簡單的辦法就是:根據形勢變化估計出對手此時的心態,優勢心態必然帶有驕傲的情緒,劣勢心態必然帶有拼命的情緒。(當然會有一些變態級別的選手無論在任何形勢下都不會帶有任何情緒,這種人往往都是達到了競技大師程度的人,要想造成這種人的錯誤判斷可以說很困難,因為他們可能根本沒有慾望所在。)當然這也需要根據對手的性格和經驗來分析,對付優勢情況下驕傲的對手可以不斷示弱,讓他對我們漸漸無所防備;對付劣勢情況下拼命的對手,則要想辦法迫使他們接受失敗,以不可摧毀的陣勢不斷的消耗他們的精神和鬥志。
3利誘對手
在適當的時候,給對手露出一些大破綻,讓對手覺得可能就此一舉制勝。當然這個破綻是我們埋下的陷阱,他要麼進入陷阱,要麼不進入。他在被麻痺之後的驕傲心理必然促使他無所顧忌的衝入陷阱,而在被消耗殆盡的絕望之下必然也會有奮力一拼的心理。就算他不進入這個陷阱,我們可以把設計陷阱的前三步驟反覆的實行,不斷的設計新的騙局和陷阱。
4甕中捉鱉
這就是我們經過以上幾步把對手吸引進入陷阱之後應該做的事,也是我們施展殺手和對手決一勝負的時候。但有時候甕中捉鱉也不是那麼容易,強大的對手有可能會衝破我們的陷阱,或者在剛進入陷阱之後就驚醒察覺,而那種亡命一拼的對手很可能在這種情勢之下忽然超越了自己實力,將所有規則打破,並且一舉脫出牢籠。所以在敵軍入彀之後我們仍然要做很多事。無論何時何地何等形勢,在對付那種有能力拼個魚死網破的對手的時候,首先都要想辦法消耗他的鬥志,並給他留有後路。讓他知道自己即使敗了仍然有退路,一定不要給對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機會。
打擊原則8:撕破幻想
讓對手對整個戰局結果沒有任何幻想的餘地,漸漸的逼迫他相信自己沒有贏的可能。只要迫使他發現:就算自己再堅持下去也是徒勞,無論怎麼打都是輸定。這樣我們就可以從根本上摧毀敵人的鬥志,打碎敵人的自信,讓他直接陷入自卑自憐當中,漸漸的沒有任何反擊的思想和能力。這種打擊可以說是最徹底的打擊,最終的打擊效果可能比直接戰勝對手還要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