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81章 探花郎

早春二月,乍暖還寒,草色遙看近卻無。

今年是科舉新制正式推行的第一年,舉國上下對此次科舉也極為看重,今年放榜,榜下捉婿的傳統自然也還延續著,且更加熱鬧。

樊樓。

李義府請老師武懷玉吃飯,他要了個大包廂,點了燒尾宴,以慶祝自己的升遷。

他剛被授為中書舍人,加崇賢殿學士,不僅邁入了五品,穿上了緋銀,而且已經被稱為尊貴的儲相了。

此職起草詔令、五花判事、參與機密,權力日重,被稱為宰相必經之路。

李義府是太子心腹,極力逢迎,卻反而能營造出一個耿直坦蕩的形象,加之以前出身寒門、少年進士這種神童的人設,還有文章寫的好,書法也好,而他曾任御史時又表現極佳,故此就算此前武懷玉一系人馬都被打壓,

可他卻還能很快又高升。

“今年科舉新制第一年,三年一考,格外的熱鬧啊。”

以前一年一考,科目多,但錄取的人數並不算多,尤其是秀才、進士兩科。

但這幾年,朝廷對以往的科舉制度弊端進行改革,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新科舉制度,而這新科舉制度最大特點就是從一年一考,變成三年一考,且有多級考試。

這套制度,就是源於武懷玉在嶺南和江州等地試行的公考制,李世民覺得這套制度更好,於是李義府等一些官員,就負責此制度改革。

李義府這次晉升,除了說是太子心腹,有少年神童進士、耿直坦蕩等一些好人設加分外,主要功勞還是這套新科舉制他出力很多。

新科舉制首先就是禁止公薦,以前考生向權貴投卷干謁,讓王公、考官公薦這種行為不再允許。

其次就是別頭,參考人與考官有族人、親戚關係,必須迴避,別置考場考試。還有就是鎖院,考官一旦受命,即鎖院與外界隔離。

還有最重要的一項改革,就是將試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貫、家世等封帖起來,並設立謄錄院,所有試卷全部謄錄,這樣就能隔斷考官與考生之間的串通可能。

除此外,就是改變原來生徒、鄉貢這兩種應試者規則。生徒是官辦學生,屆滿畢業可以參加考試,而鄉貢是地方讀書人,多是高官貴族豪強之後,到本州縣預試合格後,再進貢到京考試。

這種鄉貢生基本就是以地方世家豪強子弟為主,普通人難有機會。

現在改革後,以考為主。

不僅三年一考,且分為三級考試。一考為院試,二考為鄉試,三考為會試。

院試又分三考,縣試州試道試,分別在縣州道考試。而鄉試在各道治所或京師,會試在長安,會試後又還有殿試。

院試三年兩考,鄉試和會試都是三年一考。

取消秀才科,而主要就是明經和進士兩科。

第一級院試考試,考取的入州、縣學,成為官學生,稱生員、童生,或秀才,其中成績最好的一批學生,還享受朝廷的廩膳補貼,稱為廩生。

而第二級鄉試中舉者,便是舉人,擁有一般做官資格。

改革後以進士為主,明經為輔,雖然明書明算明法等也還保留,但份量跟進士明經兩科無法相比了。

還有便是數量上的提升,以前一年進士可能也就取一二十人,但現在十倍錄取,要取一二百,甚至多的時候可以取二三百。

這些進士因為都要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且殿試只排名先後不會再黜落,故此這些進士們都是天子門生,他們可在吏部參加銓選,最低都是從縣尉、縣丞做起。

因為這嚴密的層層考試新制度,特別是糊名、謄寫、別試,禁公薦這些新規,給了讀書人一個更加公平的機會,

不管是世家門閥,還是高官貴族子弟,也跟寒門庶族子弟一個起跑線了。

當然,最後考試的時候,那些世家貴族子弟,本身受到的教育資源肯定更好,仍是贏在起跑線,但比起過去那種考之前,就已經內定好名額的情況自然是好多了。

“今年這金榜上,寒門庶族子弟多了許多,豪門貴族子弟少了許多。”李義府說道。

當年他也是寒門子弟,一個小縣丞的兒子,如果不是武懷玉跟主考官打招呼,就算他有真材實學,也不會有機會中進士的。

“這是好事,說明這改革的挺徹底,不是表面功夫。”武懷玉笑著說道,從舉孝廉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舉制,再到如今這全新的科舉制,只能說一直在進步。

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