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9部分

答應道:“姜爺爺,既然您都這麼說了,我還能夠不參加的道理嗎,我也只能是盡力去做好了。您放心吧,只要我們唐韻不會因為特殊原因退出,我就一定會給您帶回來一個大大的驚喜。”

第四零六章 南海一號(上)

第四零六章南海一號(上)

南海一號在最近的十幾年裡,可謂是很受考古界關注的一艘沉船,董老手裡有不少關於南海一號的資料,張辰當然是相當瞭解的。

張辰觀察過所有在南海海面下的三千五百一十一艘沉船,當然不會放過這艘被所有國內考古界人士關注的“南海一號”,對於南海一號的的詳細資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比張辰瞭解的更多。

讓張辰帶著唐韻的打撈團隊參與到南海一號的打撈工作中,雖然有誤打誤撞的幸運,但絕對是一個英明無比的決定。這個決定將會讓南海一號的打撈工作受益匪淺,直接將打撈程序縮短三年半的時間,而且以一種更加穩妥的方式執行。

“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的沉船,裝載著大量的瓷器、金器、鐵器等昂是的貴重外銷商品,以及數以萬計的銅錢,於八百多年前出海的路上,沉沒在廣東臺山市川山群島海域。

最初發現南海一號,是因為八七年的時候,廣州救援打撈局和英國的一間打撈公司在川山群島海域搜尋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沉船萊茵堡號,在偶然中意外發現的。

發現南海一號的時候,沉船被掩埋在海面二十多米下的泥沙中。經過對當時打撈出的文物的研究,確認沉船是一艘宋元年間的商船,是不可多得的優質水下考古資源。

沉船發現的最初並不叫“南海一號”,而是以發現沉船的地點命名為“川山群島海域宋元沉船”,現在的名稱是在九十年代初期,由國內的水下考古是也創始人於先生命名的。

從南海一號被發現開始,國內的考古界就準備著對沉船進行發掘性打撈。礙於國內在水考方面還談不到實際的打撈作業,只能退而求其次,於**年和日本水考研究所合作對沉船進行考古調查。

這次的調查作業,也是中國水下考古隊伍成立之後進行的第一次水下考古調查,後來還被稱作中國水下考古的。

只不過這次的合作只進行了很少的一部分內容就結束了,日本人在水下考古方面也沒有太多的實踐經驗可以借鑑,面對這樣一艘被泥沙掩埋著大部分船體的古代沉船沉船,日本人也完全無計可施,最後只能是敗興而歸。

當然其中也會有一些其它的內容,就不是團隊之外的人所能瞭解的了。以日本人的貪婪,他們自然是不會只限於賺那份打撈沉船的錢,他們需要的是沉船上撈出來的古董,需要的是對整艘船和所有文物的研究開發權。

這個當然是不能答應的,寧願不撈也不能讓日本人參與到中國歷史的的研究中來,就像是秦始皇陵一樣,日本人的貪心永遠都不足,第一次的打撈計劃就這麼破產了。

打撈計劃的第二次啟動是在九九年,以國家歷史博物館受香港商人捐助為引子,在兩千零一年聯合廣東文物考古研究所,完全由國內力量開始了沉船打撈的先期工作,準確定位了南海一號的沉沒位置。

之後又於零二年再次下水探查,對沉船進行深度挖掘,打撈出船載文物四千多件,對更加確切地指出沉船的年代,給出了有力的證物。

“南海一號”沉船的整體打撈計劃也在第二年正式進入研討階段,由廣東省文化廳牽頭,聯合眾多的相關機構專家,展開了長時間的論證會。

終於在零三年的十一月,基本確定了打撈成功之後的處理方案,由廣東省內自籌資金,建設一間專門用來展覽南海一號和船載文物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這時候的打撈計劃還沒有完全成型,只是在之前模糊的概念上進一步作了確定,堅決要打撈出這艘具有重要意義,對中國水考工作起決定性作用的南宋沉船。至於具體該怎麼打撈,依然是沒有一個最終的確切定論,這個就要更多的專家來共同探討了。

這一點就是張辰最看不上的,官僚們都在考慮自己的椅子和帽子,對一艘還沒有辦法打撈起來的沉船,就已經開始了撈起來以後該如何處理的討論,卻沒有人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考慮該怎樣才能更加安全和穩妥地把沉船撈起來。

南中國海里的沉船張辰是一艘也不會碰的,那些都是屬於國家的財富,他要做的是去海外打撈遠航的中國古代沉船,和歐美國家的古代沉船,自己國家的東西還是留給國家來處理最好。

南海一號的事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