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楊貴妃說著,拉了鈴繩,一名侍女進入,她命召靜子來。
靜子是貴妃身邊的侍從女官,凡是有正經事時,貴妃總是找靜子處理,此刻,當著楊國忠的面,吩咐靜子到華清宮的凝翠殿長生院去等著,皇帝一醒,就著人通知自己。
“國忠,今夜之前,我就著人告知訊息!”楊貴妃微笑著,“我派靜子來如何?”
“我想,還是讓花花在黃昏前進來一次,她傳話可靠些,由宮中女官傳話,一旦為他人所知,就不得了!”
“隨便,花花幫你,好象死心塌地——”楊貴妃說到此處,一頓,欲言又止。
“貴妃,是不是也聽到流言,說阿怡和我有曖昧?”楊國忠敏快地問。
“是啊,我聽人說,似乎很久了,我沒理會!”
“一個人失意時,無地容身;得意了,也有煩惱,謠言會莫名其妙地來,阿怡的性格你自然知道,我這樣的人,阿怡怎會喜歡?再者,阿怡和我相處最久,在巴蜀時,我們就在一起言笑無忌,她也時常接濟我。謠言太可惡——”楊國忠苦笑著,“阿怡自己也聽到,她毫不介意,但是,這對我卻很可怕,唉——我,一言難盡……”
這樣,憂心忡忡的楊國忠辭去了。
楊貴妃有些煩,她走出去,在苑中閒步。不久,文鬱拿了一件披風給貴妃披上。貴妃說:“我不覺得冷——”
正在這時,錦夢兒在一角奔過,看到貴妃時就停步,再徐徐上前行禮。
“阿蠻呢?你們上了山,人影也不見了!”
錦夢兒垂著頭,喃喃地說:“阿蠻在太子殿下處,她又另有約,著我去回了,改期!”
在過去半年,謝阿蠻到過東宮有三四次,與恆王李瑱的往來也轉為密切,此外,楊貴妃又知道阿蠻和一位皇孫很好,那是已故棣王的兒子宜都郡王李俊,是皇帝的孫兒。楊貴妃對阿蠻周旋於祖父、兒子、孫子三代間,很不滿,但由於自己在兩代之間流轉,又不好說得,她勸過阿蠻嫁人,可是,阿蠻又漫不經心。
此刻,貴妃看著錦夢兒,苦笑著問:“又是約誰,要改約?
是新人嗎?”
“陳留郡主李倩,”錦夢兒低頭說,“是相識不久的!”
楊貴妃沒有再說話了,她在想一些事,李倩是榮王李琬的兒子,李琬早年就有名聲,一度也傳有被立為太子的可能。
人們說李琬是一個賢能的皇子,但楊貴妃卻不以為然,她想,一個人年紀還不算大,已有子女五十八人,怎能稱賢?同時,她又聯想到已故的棣王李琰,子女更多,單是兒子就有五十五人!隨著,她又記了起來,當今皇子中,兒子次多的是延王李玢,有三十六個兒子。想到這些,她笑了——她想:阿蠻在皇孫中找人,那真個容易不過!她再想:倘若把所有的皇孫集中起來,一定很好玩,皇帝七十大壽時,皇孫到的只是有封爵的,而且經過選擇,太小的不讓入宮。
她在漫步中自語:“明年皇上壽辰時,我來安排,所有皇孫,孫女兒,全都入宮。”
不久之後,她見到皇帝時,首先就問:“三郎,你能不能立刻講出你有多少孫兒和孫女?”
李隆基一怔,忽然大笑:“每個月的月底都有一份報告的,我知道,只是一時記不起來了,好幾百人,哦,我從前立十王宅,百孫院,其實又何止十王,百孫更遠遠不止——”
“三郎,孫兒女的總數,會不會上一千?”
“哦,可能有,如果加入外孫、外孫女,一定過千,我只記得阿琰居第一位,有五十五個兒子,女兒三十一人,榮王的子女為五十八人,這兩人子女多,所以記得,其餘,有子女三四十人的也很多吧?”皇帝聳聳肩:“阿琰當時胡來,我廢了他的王爵,囚禁在鷹狗坊,後來放出,就死了,其實,他也沒大錯,等明年復他的爵位吧——哦,琰兒的子女有爵位的不多,我該先問問給予他府中的給養夠不夠!”皇帝忽然間有兒女情了,他稍思,又說:“我的兒子中,還有未婚的哩,恆王瑱,這孩子,不知何故,拒婚了兩次吧?我應該嚴責。”
“算了,這種事犯不著嚴責,是嗎?”楊貴妃的意念在流轉中,她不知道壽王如今有多少子女,她想,回頭去查查簿冊——她又想到自己生的兒子,長子僾,今年已足十八歲,應該結婚了,何以不見報告?即使次子,也可以婚了,於是,她出神著。她想,也可能已定了婚,自己不知道。
“玉環,你找我就問這些嗎?”李隆基悠悠地問。
於是,楊貴妃從自己偶然興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