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剛才擠壓時掉了,望著附近凌亂的場面,還隱約看見幾只布鞋,和一些踩踏得不成樣子的筆硯,楚質立刻推測出答案。
附近的學子也隱約聽見清秀青年的哭訴,紛紛檢查自己繡籃,或臉色大變,或露出慶幸之色。
猶豫了片刻,楚質從自己竹籃中取出兩支毛筆,一塊手抄硯,還有兩塊墨條,輕放到清秀青年的竹籃內,也沒有說話,轉身朝貢院大門走去。
“這位兄臺請留步。”清秀士子微楞了下,心中頓生無限感激,連忙場聲叫喊,準備由衷表示感謝。
楚質當作沒有聽到,畢竟自己只是一時善心,可沒有奢望回報,況且作為一個身經百考的穿越者,楚質當然不會只准備區區少量的筆墨紙硯而已,分別人一些也不會對自己有所影響,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
手執舉薦書,楚質毫無意外的得以進入考場,在一個官吏的引領下,經過兵丁衙役三步一衛,五步一崗的層層尋檢,終於到達自己所分配在的院落席位中。
五鼓三更響之後,在諸多文人士子的期待下,主持此次會試的主考官翰林學士知貢舉趙概帶著幾個隨行官員浩浩蕩蕩走進貢院,先是依禮祭拜天地神明,再以朝聖似的心情給儒家先賢上香禱告。
隨後取出密封的考卷,讓隨行官員誦傳於貢院各個角落之中,自己卻安然坐在貢院正中的椅子上,微笑對身旁一個氣度儒雅的文士說道:“君實,過來坐下吧,這會應該沒有我們什麼事情了。”
“趙學士,我等奉命監考,待會還要在院中巡視,豈能如此鬆懈。”儒雅文士搖頭拒絕,肅容說道。
趙概也知道儒雅文士的性子,聞言只是笑笑,也著惱,過了片刻,待傳令人都回返之後,立刻示意隨從敲響金鑼,宣佈會試正式開始。
會試,也稱為貢試、省試,不規定具體日期,一般是在二三月份舉行,所以世人稱之春閨,參加會試的人,必須具備舉人的資格,但又不是所有的舉人都能參加會試,他們還得經過磨勘和複試的考核,唯有名列前三等的人才可參加會試。
不然宋朝具有舉人身份的文人士子不下數萬,都來參加會試,貢院肯定容之不下,批閱考卷且不說,單是維持考場秩序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像楚質一樣,手中執有朝廷大臣舉薦書的人,自然是不用參加複試,也不須舉人身份,直接就可以進來正式考試了。
聽到鳴鐘,楚質知道會試開始了,執起已經沾好墨汁的毛筆,認真工整的在平鋪書案的潔白紙張卷首寫上自己的姓名戶籍等資料,檢查無誤後,才認真仔細思考懸掛在前方的會試題目。
會試首場,是經文題三道,以及試貼詩一首,題目非常簡單,只要參加會試的文人士子博聞強記,學識淵博,都可輕易作答完畢。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萬鍾則不辨禮儀而受之,萬鍾於我和加焉。”楚質默唸三句經文題目,過了片刻,露出自信笑容,第一句,天下有道……,出自《論語氏》,第二句今天下車同軌……,出自《中庸》第二十八章,第三句萬釧則不辨……,出自《孟子子章句上》。
想清楚經文的來源,楚質自然是奮筆疾書,點明出處,將其補填完整,還附上其意思解釋,以及自己的看法,寫完之後,仔細檢視是否有要避諱的地方,斟字酌句推敲思索其中有無改進之處,直到楚質自己覺得滿意,不再需要修改,才把注意力集中到試貼詩上。
( )
第一百二十三章 運氣
詩作為科考專案,始於唐代,唐時的試詩稱為唐律,韻、六韻,很少用八韻,是唐代考取進士的專案之一,宋襲唐制,考試的時候自然也要用上試貼詩,直到王安石變法,才以試貼詩過於拘泥,以古之取士俱本於學為由,取消試貼詩。
不過那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楚質正目不轉睛的盯著眼前的試貼詩題目,如果是隨意作詩一首,楚質絕對不會感到為難,不過試貼詩有著嚴格的格律結構要求,會試用五言八韻,每兩句為一聯,稱為上、下聯,下聯押韻,稱為一韻。
格律要求嚴格也就罷了,但試詩的命題卻十分的隨意,只是取前人詩中的一句,或擇取一個典故、一個成語,要知道古代的詩詞典故浩如煙海,如果不知命題的出處,根本無從著筆,幸好今科會試出題之人沒有做得那麼絕,只是讓考生以陰陰夏木黃鸝為題,作一首試詩而已。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黃鸝。”楚質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