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動的時間極少,18?郾72%的學生根本不參加任何家務勞動;47?郾78%的學生只參加1小時以下的家務勞動。因此,60?郾12%的學生不會洗衣服、做飯;54?郾75%的學生上下學時需要家長接送;7?郾81%的孩子能“講究衛生”,41?郾19%的家長是把洗腳水端到孩子面前的(“經常如此”的佔4?郾8%,“偶爾如此”的佔32?郾6%)。

就這樣,“累壞了”父母,“閒壞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認為,這些是父母應該做的,誰讓他們當了爸爸媽媽呢,也不能白當啊!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弱一點兒,給孩子一點兒愛他人的機會,別總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視孩子為小草,讓孩子靠著你、仰視你、懼怕你;更不要當大傘,視孩子為小雞,為孩子遮風擋雨,讓孩子弱不禁風。

換個位置、換個形象吧!讓孩子做高山,孩子就會長成山;讓孩子當大傘,孩子就能頂天立地。

寫在前面

一年春節,我和高中同學聚會。昔日的老同學一說起他們正在上學的孩子,一個個都唉聲嘆氣。

一個同學對我說:“我們這代人上要照顧老,下要照顧小,好不容易把兒子養到十幾歲,上了高中,竟然跟我們沒話說,和他爸爸更是一見面就吵。兒子整天把自己關在房子裡,不許我們進他的屋。我要是想跟他說句話,也只好寫個紙條從門縫塞進去。我真是又難過又憋氣。你是知心姐姐,你說說,我們跟兒子的關係怎麼才能改變?”

她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許多同學都把目光投向我。我沉思著,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男孩設計的《家長報》。

這個男孩是北京崇文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一個飄雪花的日子,他的班主任徐老師請我去為同學們自辦的小報評獎。讓學生自己辦報的建議是我提出的:每個同學都設計一張小報,每天貼一張,這樣就等於出“日報”了,還讓孩子們都有成功的感覺。如今,孩子們的報紙真的辦起來了,我當然要去祝賀。

評比會開得十分熱烈,五彩繽紛的小報展現在眼前,那些充滿童趣的圖畫、別出心裁的設計,令人目不暇接。作為評委,我真不知道評哪張優秀才好。可以說,45張小報,張張都是那麼出色。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男孩設計的《家長報》的報頭。圖案由塗實的紅、綠、藍三個圓組成,紅色的在上,綠色、藍色的在下,三個圓交叉在一起。

“能不能談談你的設計思想?”我認真地向小設計師發問。

男孩子站起來,神氣十足地說:“紅圓代表我,綠圓代表我媽,藍圓代表我爸。紅圓與綠圓交叉的地方,說明我媽愛我,我愛我媽;紅圓與藍圓交叉的地方,說明我爸愛我,我愛我爸;綠圓與藍圓交叉的地方,說明我媽愛我爸,我爸愛我媽!”

“太好了!”我禁不住為他的想法拍手叫絕。

教室裡忽然響起熱烈的掌聲,鼓掌的是孩子們!

從這個男孩的設計中,從孩子們的掌聲中,我理解了他們,他們需要自己獨立的世界,他們把自己看成是和父母完全平等的。在他們心中,家庭是由三個完全平等的世界組成的,每個世界都是獨立的,又是交叉的,也是互相支撐的。他們驕傲地把自己的世界設計成紅色,而且放在上面。他們知道,自己是父母心中的太陽,是父母愛情的結晶。他們多麼需要父母的愛,多麼渴望與父母溝通!

孩子們的設計意圖,向我們做父母的表達了這樣的心願:相互依託,相互合作,相互溝通,這應該是現代“三口人”之家,也就是獨生子女家庭應該具備的人際關係。

假如讓爸爸媽媽畫一張家庭關係圖,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會在一個大圓裡畫上小圓,代表一種包容、從屬的關係。在父母的心目中:孩子屬於我,我可以主宰孩子,孩子必須服從我,我可以給你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好玩的……管你喜歡不喜歡,“愛你沒商量”。

而如今,“三人世界”的家庭並不太平並不和睦,有的“三人世界”竟然發生對抗,甚至發生“戰爭”!

為此,大人傷心痛苦,孩子也覺得活得很累。

怎麼辦?怎樣把對抗變為對話?怎樣實現溝通?

我想,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學習。

1.讓孩子傾訴

……坐下來聽

靜靜地聽有時勝過千言萬語。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認為,父母讓孩子透過語言把所有的感情……積極的和消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