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過去好好地“說道說道”。好在長孫無垢和房玄齡等人知道這事牽扯到皇帝,這番折騰來不得。死死地勸阻了李世民。而後,唐瑛放低姿態親自跟李世民做了解釋,表示她也是無可奈何,李世民雖然鬱悶萬分,也只得接受了這一事實。
不過,秦王的犟脾氣也夠大,我不是天策上將嗎,我不是有開府設臣的權利嗎?唐瑛是我秦王府出去的人,皇帝能給的,我也能給。於是,秦王殿下大筆一揮,唐瑛馬上就兼任了天策府的記室參軍事,一樣是五品官,可以不幹活,但卻在天策府掛名,領一份俸祿。哼哼,想離開我,沒門。
面對李世民這種決不放棄般的表態方式,唐瑛除了苦笑,還能怎麼辦?李淵不滿的語氣一出來,唐瑛只能苦著臉回答了:“陛下,您就別提那個了,秦王……為這事,我跟他吵了一次,他真生氣了,弄的我也不敢去見他。再說,這事,我不對在前,怨不得他生氣。”
“他生氣?朕獎賞你。給你升官,他憑什麼生氣?簡直是反了。”李淵一聽,那火衝的更高,將茶盅重重地一放:“朕這個兒子,打了幾年的勝仗,就真以為自己了不得了,什麼也不放在眼裡了,連朕都要不放在眼裡了。”
唐瑛嚇了一跳,李世民到底幹啥了,把李淵氣成這樣:“怎麼啦,陛下,是不是秦王又惹您生氣了?他又想帶兵去前方打仗,被您駁回了,就和您頂嘴了?”
李淵氣哼哼地說:“他太有出息了,連朕都不放在眼裡了,朕的敕令居然還比不上他的教令管用,這不是反了嗎?”
唐瑛是越聽越糊塗。這兩天,她忙著完成李淵交代的任務,還真沒去秦王府,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讓李淵氣成這樣。李淵不想說,別人又低著頭,唐瑛無奈,只好先把自己寫的文稿給李淵看著。趁李淵看稿的機會,她方從高庸那兒瞭解了大概。
弄清楚事情緣由後,唐瑛就叫苦不迭了。李淵是誰,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老爸。李世民不僅是兒子,還是臣子,兒子的教令大過了老子的敕令,說輕點,這是不尊重皇帝,說重點,可就有搶班奪權的嫌疑了。當然。依照她對李淵的瞭解,唐瑛明白,李淵此時倒不是在懷疑兒子有謀反之心,而且因為這件事丟了面子而氣惱。皇帝的面子呀,比天還大。
等李淵看完唐瑛給的稿子,抬頭找唐瑛時,她已經乖乖地坐在李淵的旁邊,等著問話呢。李淵不是不知道唐瑛和高庸的小動作,只是沒阻止而已,此時放下手中的文稿,冷笑一聲:“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唐瑛故意皺了皺眉頭,狠狠地捶了一下地,才哼哼道:“陛下說的對,秦王太過分,他身為兒子和臣子,說話卻要比當父親的管用,真的有些過分。”
李淵本以為唐瑛會幫李世民說話,一聽這樣的回答,雖沒想到,卻因為唐瑛的回答將心中的氣惱消了幾分:“他的教令居然比朕親手寫的敕令還管用,你說,朕該不該生氣。”
“該。”唐瑛猛點頭:“陛下不僅應該生氣,還該把秦王叫過來,狠狠地批評一頓。”
李淵怒道:“朕當然把他叫來了。可這個逆子,居然,居然對朕說,他沒做錯,李神通有功勞,該得獎勵。話裡話外,倒是朕錯了。”
“哎,秦王太過分了。”唐瑛翻白眼了:“淮安王是有功勞,但他再有功勞,也應該由皇帝來賞賜,就算陛下一時太忙,沒顧上,他這個當兒子的幫父親賞賜功臣,也該提前跟陛下商量一下。對不對?事前不請示,事後又弄出事,當面不給陛下留面子,錯的太多了。”
李淵哼哼兩聲,覺得唐瑛這番話說到他心裡去了,想要附和兩句,突然覺得似乎有些不對味,仔細想想,他裂嘴苦笑一下,把到嘴邊的話收回去了。
瓦崗三年 第三百零六章 勸解
第三百零六章 勸解
唐瑛見狀偷笑一下。卻繼續皺眉頭說:“秦王性子直,不會說話,人人皆知,倒也罷了。可淮安王也很過分,他不就是為大唐辛苦了這麼些年嘛,不就是東征西討地立了些功勞嘛,不就是身上受點傷流了點血嘛,怎麼這麼看重那些身外之物?幾頃田而已,讓給張國丈又能怎麼樣?再找秦王或者陛下要幾處就是了嘛。真是的,這些在外面東奔西跑的大將們,就會打仗,遇上這種事,腦子都不帶拐彎的,笨呀。”
“咳。”李淵咳了一聲,老臉上有些掛不住了:“對呀,朕親書的手諭,這個李神通居然敢不認賬,一點面子也不給朕,朕又不是不記得他的功勞。”
“陛下是最念舊情,最念臣子們好的好皇帝。”唐瑛邊啟發李淵自我警醒,邊拍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