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來充飢。
洛陽這麼好,洛陽那麼好,牡丹、美人兒、遊俠。
商人們風餐露宿,跋涉千里萬里的來到洛陽,摯誠的跪拜。獻上他們的所有。葡萄、核桃、胡蘿蔔、胡椒、胡豆、波菜、石榴……
他們祈求的,是洛陽的絲綢!
富足的洛陽爽快的滿足了商人們的這個需求,成隊的商人,押著馬車。載滿了絲綢從洛陽出發。
商隊翻過了鬱鬱蔥蔥的六盤山。沿著祖厲河行走。到達陝北的黃河,他們會坐一段的船,浪花拍打著兩岸。商船滿載,吃著很深的水。
離開了滾滾滾的黃河水,由張掖經酒泉、瓜州至敦煌。
敦煌的沙子最好,細密而顆粒分明,五顏六色的,在上面滑動起來,會有轟隆隆的沙鳴之聲。
到了敦煌就開始走進了沙漠,沙漠裡最好的行運工具是駱駝。
有人把駱駝叫做沙漠之舟,因為它們就像黃河上的船一樣,這種生靈是沙漠的主人,清亮的眼睛眨巴著,告訴你它會是你最忠誠的伴侶。
年輕的駱駝體力充足,可以載起將近千斤的貨物。年老的駱駝更有用一些,它們可以認識路,任憑滿天漫卷,四野都是一模一樣的黃沙,只要走過一次,它們就記得路。
駱駝們排成長隊行走,可以一個月不用食水。在這樣寂寞又漫長的路途中,還有那清脆的駝鈴聲相伴,叮鈴鈴,叮鈴鈴,悠揚悠長的駝鈴聲。
“大漠孤煙直。”燃起篝火,一縷青煙會直直的衝到天上,那是因為沒有風。
“長河落日圓。”這話就說的太粗白了些,那裡的落日不是圓的那?可是當你閉上眼睛,那輪夕陽,就像印在你的心上一樣,這幅圖畫再也沒有別的言語可以更好的描摹。
沙漠裡行走了太久,商人們默默忍耐著乾渴,他們用最簡略的語言交流幾句,乾燥的嘴唇連這麼細小的動作都承受不住,唇上的面板崩裂,紅色的血珠子蔓延開來,短暫的滋潤了嘴唇。
天山和崑崙上頂常年都有積雪,太陽灑下光輝,白雪化成了水,汨汨的流淌,一半在山下蒸發成了蒸汽,另一半深深的滲透進了地下,形成了地下河。
山川高低起伏,在某種物理的規律下,地下的河水露出水面,形成了綠洲。
綠洲是沙漠裡的行人最渴望的地方,最大的綠洲,就叫做樓蘭,這個綠洲大到可以建設一個國家。
商隊到了這裡,都要停下休息,樓蘭用清水和歌舞來招待他們。有些思念家鄉的,就可以留下貨物,從此翻折回去,因為這片綠洲,也同時是東西方之間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從西方來到東方的商人和從東方來到西方的商人,在這裡互通有無。
在中土詩人的想象力中,樓蘭就是世界的盡頭了。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裡當然不是盡頭,再往西去,還有大宛國、康居國、印度國、安息國、阿拉伯國、西突厥國、身毒國。然後就到了歐洲,法蘭西的劍與玫瑰。英格蘭的古堡和騎士。
到了這些地方,來自東方的絲綢就貴過黃金了,接連幾百年的行情,總是一磅的絲綢可以換到一點二磅的黃金。
貴族的少女們才能穿上來自東方的絲綢,這種衣料能夠隱約的透出她們玲瓏的曲線,伴隨著舞蹈的動作,少女的身影讓人深深的迷醉。
埃及最盛名的王后鍾愛來自東方的絲綢,穿著它去誘因凱撒大帝,在凱撒大帝之後就是安東尼,羅馬帝國的兩任君王都拜倒在她的絲綢衣裙之下,可以心甘情願的聽憑她的驅使。
那個時候,巴比倫和波斯帝國的國王也最愛來自東方的絲綢,他說,有兩樣東西是每天都離不開的,愛琴海的鮮魚,來自東方的衣裳。
人活在天地之間,每日一睜開眼睛,就要考慮到食物和衣衫。在這一點上,帝王和乞丐並沒有什麼不同。
在三千多年漫長的歲月裡,在所有的人的印象裡,中國是一個盛產絲綢的國度。所有的人,從乞丐到國王,從幼童到老人。
可是後來,在歐洲,從一個叫做珍妮的紡紗婦女打翻了她的紡織機開始,這樣古老的認識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工業革命開啟了,工業化生產的布料湧向了中國的市場。
血肉的雙手來編制,怎麼能抵得過那鋼鐵日夜不息的轉動,原來那個絲綢的帝國,不堪一擊那!
……
下章修改中,明天再見啊。(未完待續。)
375這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