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府富庶天下,陳氏在平江府倒不敢稱首族,卻是實打實的是海虞縣首族。
由於海虞縣瀕臨東海,在東海寇給奢家滲透之前,海虞東面的嵊泗諸島近幾十年來一直就是海盜窩。剿滅這夥,沒隔幾年,又給新的海盜佔據,六七十年來,就沒有斷絕過。海虞縣幾十年來一直受海盜侵凌,鄉里防盜的意識強烈,城池及鄉里堡塞圍樓修葺整飭堅固,早年就有較為嚴密的鄉兵組織——這也是去年東海寇大寇太湖時,海虞縣損失輕微的主要因素。
力量分散、未經整合的東海寇,還無法對海虞縣造成太大的威脅。
陳氏在虞東修築的陳家圍樓多達四圍,內藏屋舍千間,周廣四百餘丈,甚至比普通的城壘還要易守難攻。早在朝廷放開口子允許地方籌建兵備之前,受陳家控制的織戶鄉兵就多達千人。雖說早年海虞縣的織戶鄉兵還是平時生產、閒時戰訓、戰時集結的鄉兵性質,但由於經常與海盜作戰,在鄉兵裡也算是梟勇善戰。
朝廷放開口子,允許地方自建兵備之後,特別是東海寇給奢家滲透,勢力大漲,海虞的大族也意識到海疆形勢嚴峻,便以陳家為首,以之前的織戶鄉兵為基礎,組建常備鄉兵,自號海虞鄉營,兵員多達五千餘眾,戰船百艘,也由於陳家等海虞大族籌銀甚足,海虞鄉營算是平江府境內實力最強的一支鄉兵。
陳明轍手執韁繩,勒馬在江堤上緩行,此間是東江匯入揚子江的江口子,再往東十里許,便是江海分際之外。嵊泗諸島的東海寇經常擁戰般入東江侵入海虞腹地,海虞鄉營籌建以來,東江口便是防禦重點,陳家出資在東江口建了一座塢塞,駐有一營鄉兵。
陳氏家主陳華章幼弟陳華文字為海虞縣丞,後以縣丞兼任海虞縣都監,主持海虞地方防備事,頗知兵事。去年秋,東海寇大寇太湖,陳華文主持海虞防務,打了幾場勝仗,又在東海寇大舉登岸時,守住海虞城,在海虞頗有聲望。
海虞鄉營組建時,陳氏幾乎承當了一半的軍資,陳華文順理成章的獲得海虞鄉營的統制權。
顧悟塵設計曲家,使陳西言受牽連,被迫上謝罪表,陳明轍雖有狀元之名,但在燕京孤立無助,便以完婚為名,請假還鄉完婚,離開燕京那個是非之地。初回江東時,陳明轍在江寧倘佯,聯絡吳黨官員、士子,希望能找到使吳黨崛起的捷徑。
東虜破邊入寇後,林縛率江東左軍北上勤王,在燕南建功立業,名望大振,陳明轍心裡即使看不起林縛,也不得不眼熱林縛的名望。
楚黨即使在張協與湯浩信分裂後,在朝野的地位日漸穩固,西秦黨貌似在李卓出任兵部尚書後還有復興之勢,卻絕無吳黨的機會。嶽冷秋到江東後,壓制顧悟塵的同時,也不忘打壓以餘心源為首的吳黨,陳明轍失望之餘,加上東海寇日益猖獗,也就起了效仿林縛棄筆從戎的心思,返回海虞協助小叔陳華文署理軍務。
陳明轍雖未受官職,但畢竟是天下皆知的天子門生,在平江府更是家喻戶曉。他返回海虞加入鄉營,頓時使陳家在鄉營中的地位堅如磐石,鄉營將卒士氣也頗為振奮,接連打退東海寇的幾次入侵,使得夏秋以來海虞縣遭受的損失,遠少於南面的亭湖諸縣。
陳明轍即使從軍,也是文士裝扮,穿著湖青色的布衫,騎在馬上遠眺江水。崇州紫琅山在西北方向百里處,看著濤濤江水東逝,陳明轍也不由細思起林縛近日在崇州的諸多動作來:他究竟想做什麼?這多事離亂之秋,岌岌可危的元氏王朝能夠擺脫當前的危機,恢復治世嗎?
陳明轍少年即有大名,家世又高,自然也是心高氣傲得很,偏偏在獲得最大名望之後,屢屢受挫,諸事也不得不務實起來。他是渴望帝都能遷到江寧的,元氏想在江東站穩腳跟,必然要藉助勢力遍佈江東地方的吳黨,吳黨自然也能一下子獲得與楚黨抗衡的優勢,陳明轍心想自己到時候自然也就能獲得朝廷的重用。
第70章 江門島
陳明轍騎馬上江岸在東江口北望,頗為巧合的,林縛此時與陳明轍隔了條江,人在靠近江北岸的江門島上。
揚子江口,沙洲、沙島多靠近北岸,無論是周廣百餘里的大島西沙島,還是周廣數里的小島江門島,距南岸有二三十里,距北岸卻只有一兩裡,而且隨著淤沙日益嚴重,有與陸地相接的趨勢。
對這種地理現象,當世人是困惑不解的,但具備後世一定地理知識的林縛卻知道這個地理現象,跟地球自轉有關。由於地球自轉,揚子江水流入海時,產生朝南的偏轉力,對江口南岸有更強的沖刷力,使得北岸更容易淤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