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爹身上。
鍾三日遠赴海外拓業,三年有成,既有他一腔心氣,一身本事,也有英華金融業跟隨東西方貿易進軍歐羅巴的大背景。
里斯本是英華海商在歐羅巴搞進出口貿易的大本營。既有貿易,就有借貸,因此這裡聚集了三江銀行、江南銀行、福興銀行等國內銀行業大腕的分支機構,為英華商人服務。在里斯本的十多家英華銀行裡,福興銀行只是個後來者。可仗著福建財團的實力,以及福建人在東西方海貿中的優勢地位,發展勢頭最猛。
歐羅巴大戰正熱,一方面歐洲各國對來自英華的硝石、硫磺、鋼鐵、醫藥乃至軍械等商貨的需求猛增,一方面各國因由陸到海的相互爭戰,對海上航路的控制也明顯減弱,英華工商當然不會放過這個發戰爭財的好機會,不僅正式貿易規模打滾地翻,走私規模也水漲船高。
在這個大背景下,在歐羅巴的英華金融業自然也迎來了春天,鍾三日的畢生之願,眼見就要趁這股東風起飛了。
可沒想到,熱得正冒煙的心窩子被猶太人澆上一盆冰水。猶太人也瞅中了這個機會,不僅大肆拉攏英華客戶,還以匯兌業務為門檻,排擠英華銀行的里斯本業務。其他英華銀行因為跟猶太人有多年磨合,猶太人還能照著檯面程式搞競爭,而福興銀行這根出頭椽子,猶太人就不憚以各種小動作拆臺了。
不管是為保自己在福興銀行的事業,還是為保自己的報仇大計,鍾三日都必須跟猶太人死磕,今天他要去見的是服務於葡萄牙宮廷的猶太銀行家傑法,這位領有葡萄牙宮廷子爵爵位的猶太人更樂意用蒂亞戈…貝拉斯克斯這個葡萄牙名自稱。猶太人敢於對里斯本的英華銀行下手,就因為他們在葡萄牙宮廷裡也有人。
“鍾,我們猶太人錙銖必較,栽在錢眼裡拔不出來,我們不放過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但我們從不幹違背職業道德的事,這也是我們猶太商人千年累積下來的信譽。你的指控是毫無道理的,請不要把正當的商業競爭抹黑為雞鳴狗盜之徒的行為。”
在離王宮不遠的豪華宅邸裡,貝拉斯克斯以堪稱完美的姿態化作盾牌,擋住了鍾三日的責問,拉丁語間還夾了賽里斯諺語,展現出此人博學多才的一面。
猶太商人的確是很有信譽,這也是他們的立業之本。兩千多年前,猶太人所建的以色列王國和猶大王國被巴比倫帝國滅亡,猶太人流離失所,那時起就開始操持各種賤業了。度過短暫的回鄉時光後,一千七百年前再被羅馬帝國趕出去,自此徹底淪為無根民族。
這個民族太過強韌,並沒有因這樣的苦難而徹底消亡於歷史中,既有猶太教的原因,也有早就經歷過這種苦難的經驗。總之他們認命並且頑強地繼續努力著,依附於主流民族,在千年時代變遷中生存下來了。
猶太人先是從事各類手工業,被歐洲各國的手工業工會排擠之後,又轉向商業。到這個時代,50%的猶太人都在從事借貸業,20%的猶太人是小商販,種地的猶太人不超過0。5%。
商人在歐洲也一直是受歧視的,直到中世紀後才改觀,在之前的千年裡,猶太人從事商業金融業也是逼不得已。本就地位低下,如果再搞缺斤短兩,坑蒙拐騙,那就是自尋死路,這也是猶太人講信譽的由來。
這一點也跟猶太人的生存智慧有關,他們雖然抱團,總是外於其他民族,但他們都堅持奉公守法,不希望引發居住地當局以及鄰居們的不滿。甚至是歧視乃至壓榨他們的法律。他們都沒什麼怨言。
即便如此,因為他們勤勤懇懇,日復一日地以賺錢為樂。加上他們長期從事商業的精明計較,總是激發居住地民眾的嫉妒憎惡情緒,千年裡也不斷地重複著定居、引發當地不滿、再遷移的歷史。僅僅是在不列顛。幾百年裡就發生過幾次被全體趕出去,再被接納的情況【1】。
基於這樣的背景,猶太人的商業道德的確令人稱道,但道德這東西是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繼文藝復興後,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正在轟轟烈烈展開,工商金融大潮席捲東西半球,猶太人能被歷史壓得守信譽,也能被歷史推上奸商之位。
當然。即便是搞人挖坑,猶太人也還是很講究吃相,鍾三日約見貝拉斯克斯並沒有什麼障礙,這也展現了猶太人的商業道德,或者該說是商人的專業素質:一切都可以談,無非是價碼問題。
鍾三日今天是抱著破釜沉舟之志來的,冷笑道:“葡萄牙漲華商會館的地租。只要有你們猶太人借款的華商就可以優惠,向你們借款的華商還有匯兌折扣,卻不向我們提供折扣,這是正當的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