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品牌打造的最高境界。
做人最高境界:知行合一、道術兼修、內聖外王
道術兼修,道是道理,術是謀術。道是做人的原則,是不變的,術是做人的技巧,是需要多變的。只講原則是迂腐的,只講技巧是淺薄的。用現代話講,就是做人的戰略和戰術要統一。
這個社會只有極少數人有達到事業高峰之美妙感受,大多數人的失敗,正是因為只學習外在的技巧,而沒有注重內心的修養,由此迷失了方向,降低了追求。
道術兼修也可以叫道術合一。但是,很多人都沒有分不清道與術的區別,甚至以為術就是道,或者只空談道,而不懂術,結果寸步難行。
做人的道理是道,生存的技能是術。
現在的我們太過於學習技能或專業,而忽略了學做人,或者學了一些做人的技巧,而沒有注重內心境界的提升,並且也沒有把品德和技巧兩者合一。其實,術無道則不立,心道為本,道術合一,則無堅不催也。
很多人以為,成功主要是靠我自身的技能,然後我再掌握一些為人處世的技巧。認為成功是80 %靠技能,20 %是靠做人。但是實際情況是80 %是靠做人,20 %是靠技能。
做人與技能的比例其實是有一個年齡階段的分配。人在年少的時候,要多學本領,技能是進入社會的入場券。但是以後,做人就佔了主要。從總的人生來說,80 %是靠做人,20 %是靠技能。
大學教授只講道,空談戰略,而生意人只講術,只講賺錢。結果大學教授還比不上一個小學文化的生意人賺錢多。
做人的境界是道,做人的技巧是術。
很多政治家只注重權謀之術,沒有追求的人自然會成為貪官,而真正做大事的人講道的,例如歷史名臣,都是同時也注重自身修養的,例如曾國藩等。道可以讓人成聖,術可以讓人成王。心中沒有大道的人註定難成大事;更不要說成賢成聖;縱然一時成事,也只能是混世魔王或亂世梟雄,終為世人所不齒。
很多人就以為個人成功是需要學習做人的技巧,以為90 %靠技巧,10 %靠品德,其實品德和境界才是主要的。90 %靠品德,10 %靠魅力。
人的理想是道,實現理想的方法是術。
道是方向,術是實現道的途徑。人活著需要吃飯,但是人不能為吃飯而活著。道是講人為什麼而活著,術是人為了活著而採取的辦法。
有些人一開始就有宏偉的理想,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卻往往捱餓很多藝術家就是這樣。這是因為戰略不是戰術,不能用戰略的那一套思維去應用在戰術上,在具體實現上需要變通,需要學會另外一套規則。甚至很多時候,需要一邊追求理想,一邊找一個不想幹的職業謀生存,例如很多藝術家兼職開飯店。
實現道需要懂得變通
僅僅有戰略還不夠,需要有戰術來支撐實現它。無論多麼偉大正直的理想,要實現它,還必須懂得兩個字——變通。只有變通,只有切合實際的行動,才能適應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
面對不同的環境,要學會尊重不同的遊戲規則。因為不同的遊戲有不同的規則,你需要按各種遊戲的規則去玩。你不會試圖按一種規則去玩所有遊戲,同樣,不同的組織、不同的行業都有不同的規則,你要學會適應用不同的語言。例如,官場要適應並善用官場的規則,商場要適應並善用商場的規則,學術界有學術界的規則。不要試圖用一種規則去面對不同的行業,聰明、幸運的人往往輕視遊戲規則的重要性,總是依著自己的性格來,再聰明的人如果不熟悉一個遊戲的規則也很快就會玩完,你足夠聖人不懂官場的遊戲規則同樣也會碰壁,而專門鑽研遊戲規則的小人反而獲勝,換句話說,小人在掌握遊戲規則方面比你更專業。
君子往往空談道,而小人只知道追求術
自古以來,都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君子和小人最大的特點,是君子迂腐,墨守成規,小人多變,不擇手段。君子和小人最大的區別,是君子注重自身的修煉,喜歡空談戰略,關注的是遙遠的理想;而小人只關注別人,習慣搞戰術,搞政治謀術,關注渺小的眼前實在的利益。
說白了,君子與小人,就是境界之分。做君子很難,經常吃虧,做小人卻很容易獲得短期利益。但是沒有大境界的人是無法成就大事業的。翻開史書,沒有一個小人可以有善終的,例如秦檜、嚴嵩等。也沒有一個境界不高、貪婪算計的人能成大事的。而分析所有古今中外成功的人,清一色都是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