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膈應人的並不是父母在財產分配上的不公,而是財產分配+贍養義務上的雙重不公。
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想什麼好事呢?
羅康肯定不會讓這兩種不公同時發生在自己身上。
羅父羅母聽出了羅康的意思,他們沒有給她財產,以後在養老問題上也就不要指望她。這聽起來很公平,但又讓他們的心裡非常不是滋味兒。
兩位老人在內心嘆息不已,在潛意識裡,他們其實是指望著老了以後由女兒來照顧的。兒子心粗的很,哪能照顧得好他們?更何況他也沒什麼耐心。如果有一天他們老的動不了了,兒子能好好的照顧他們兩天就算不錯了,第三天肯定就要不耐煩。兒媳婦就更是指望不上了。回來這兩年多,這兒媳婦什麼脾性,他們早就摸清了。
想象著以後他們倆躺在床上行動不便,兒子和兒媳婦各忙各的,一天能不能按時提供三頓飯都不好說,更別說端屎端尿擦洗身體之類的活了。到時候,他們倆得變成什麼樣啊。
想著想著,羅父羅母不禁有點悲從中來,看著羅康的眼神甚至帶上了絲絲懇求。
羅康大概理了理他們的心路歷程,忍不住在心裡翻了個白眼,繼續教育一家人。
“爸,媽,你們也別光顧著心疼我哥,該使喚使喚。也讓我哥學學怎麼做一個大孝子。讓他跟張大哥學一學。當初張大爺生病,癱在床上那麼幾年,張大哥和大嫂是怎麼照顧的?你們沒事跟我哥唸叨唸叨。人家張大哥一力承擔起了照顧老父親的責任,一點也沒指望他姐姐。當時張大姐也就偶爾回來一趟,給買點營養品,陪著聊幾句天,連洗洗涮涮這些事都用不上她,張大嫂就都做了。後來張大爺去世,張大姐出錢給買了裝裹衣裳,張大哥都不同意,愣是把買衣裳的錢還給了大姐。人家張大哥說了,‘我爹有我這個兒子呢,養老送終就是我的事,買裝裹衣裳肯定也是我買,讓我姐買算怎麼回事兒呢?那不是讓別人戳我的脊樑骨罵我不孝嗎?’當時咱們全院都誇張大哥有孝心,誇張大爺和大媽養了個好兒子。”
“人家張大哥還是群眾眼裡的大老粗呢,沒讀過幾年書,沒文化,但人家有孝心,是個大好人。我哥,好歹當過多年的兵,受到國家和軍隊的悉心栽培,轉業回來好歹也是個小幹部,總不能覺悟比張大哥還低吧?我嫂子,之前是軍嫂,現在是幹部家屬,供銷社的售貨員,正式工,覺悟肯定也不能低啊。他們要是對你們不好,你倆直接找到他們單位去,讓單位的領導給你們評評理,問問他們,是怎麼教育自己職工的。他們肯定得給你們一個交代。”
“你們倆不用擔心,以後養老肯定沒問題,我哥和我嫂子一定會好好孝順你們的。他倆要是敢對你們不好,你們要是不好意思去找領導要說法,我替你們去。花著爹媽的錢,住著爹媽的房,卻不贍養爹媽,不管到哪兒他們都沒理。”
羅父羅母:“!!!”
張紅英:“!!!”
除了不在狀態的羅平,別人都聽出她話裡的不善了。
這可真不是個善茬兒。
其實羅康也不是真的推崇這位張大哥,這就是個極端大男子主義者。人家張大姐給父母買裝裹衣服,也是想盡盡孝心,結果這傢伙愣是不讓,因為這會有損他作為兒子的尊嚴和名聲。平時掛在嘴上的話就是,“這事兒要是傳出去,我的臉往哪兒擱?”
而張大哥維持自己臉面的代價,就是張大嫂累死累活的伺候公婆。他一個大男人,做的最多的就是動動嘴皮子,活都是張大嫂乾的。
但張大哥也不是全無優點,反正張大嫂忙裡忙外心甘情願。因為家裡的活都是她幹,張大哥賺的錢也全都任由她花,買衣服買首飾,張大哥統統不管,反正錢都在張大嫂手裡,你就算著點,留夠過日子的錢,別讓一家人餓肚子,就可以了。
而且,張大哥的孝心不光表現在對待自己的父母方面,對待岳父母也是一樣,從不阻攔張大嫂買東西回孃家,不阻攔她給孃家生活費,不阻攔她幫孃家幹活。
羅康覺得,這些不阻攔的前提是,活反正也不用張大哥幹。
雖然不是真的欣賞他,但是用他的光輝事蹟來教育羅平,那可是相當足夠了。
全家人一聽她提起張大哥,臉色都不是太好。
其實本質上來講,羅平和張大哥是同一類人,都是甩手掌櫃嘛,除了工作,往家裡拿工資,其他萬事不管。只是人家張大哥比起羅平,還是多了點擔當。張大嫂比起羅大嫂,更多了幾分孝心和隨和。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