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5章 被當擋箭牌的知青(16)

麥子割完、捆完,要運到打穀場上晾曬。

傍晚的時候,會有人牽著牛,拉著磙子反覆碾壓,把其中的麥粒碾出來。然後把麥秸用叉子叉成一垛,地上留下的就是麥粒了。

這些脫下來的麥粒還要經過反覆晾曬,曬乾以後還要揚場,藉助自然風力,把麥皮和純粹的麥粒兒分開。

已經被叉成垛的麥秸第二天還會再攤開晾曬,進行二次碾壓,直到確保麥粒全部脫落。最後才會把麥秸堆成垛,用來餵牛或者燒火。

餵牛的話,還需要用鍘刀切成10厘米左右的長段。這項工作需要兩個人來完成,一個往下按鍘刀,一個往刀下送麥秸。

切好的麥秸在喂之前要在水裡過一遍,撈出來把水瀝乾,再餵給牛吃。

苗書莘總是覺得,洗過麥秸的水,有一種啤酒的味道,她以後可能就無法直視啤酒了。

晾曬麥秸的穀場,也是小朋友的遊樂園。

因為地上鋪著厚厚的麥秸,就好像鋪了一層厚厚的草墊子,小男孩們既不怕曬,也不嫌扎的慌,光著膀子在麥秸地上翻跟斗,俗稱打旁連(音)。

先助跑兩步,然後兩隻手撐地,嗖的一下就翻過去了。大部分人都是側翻,有的人能翻好幾個。

有的小朋友做不到用手撐著翻,就直接腦袋往地上一杵,一個打滾兒也翻過去了。

苗書莘看的心驚膽戰,這些孩子完全不擔心支稜著的麥秸會扎到眼睛嗎?可是他們的家長就在旁邊看著,一點也不擔心。

等到徹底忙完了,麥秸垛就成了小朋友們捉迷藏的好地方。有的人能在上面掏個洞出來,人躲進去,除非他主動出來,否則你真的找不到。

農活幹習慣了,其實也能適應。尤其是苗書莘看起來很小,得到了知青院小夥伴們的照顧,活幹的並不是很多,但是分給她的工作都做完了,生產隊的人也不會說什麼。

只是覺得這些知青娃子都還不錯,能幹活,不矯情,除了這個小點的差點事兒,需要別人照顧,別的人都挺能幹的。但人家小點的也沒用他們照顧,而是知青內部互幫互助,和他們社員沒關係。

而且,這些知青也是老實孩子,不存在其他生產隊那些烏七八糟的事兒,跟村裡人既和睦相處,又保持客氣的距離。

唯一讓苗書莘感到有點撓頭的,就是幹農活太容易把自己弄得灰撲撲的了,每天回到知青院拍拍自己,肉眼可見一堆塵土從自己身上飄散出來。

手上臉上也是一層土,第一遍的洗臉水直接就是泥湯子,還得再洗一遍才行。

男同志留短髮,洗臉的時候順便就把頭也洗了。女同志就麻煩的多。

麥收過後,玉米也種完之後,會有兩天休息時間,還有一小段相對比較空閒的時間。大家就用來休養生息,彌補麥收那段時間狂幹猛幹帶來的身體虧空,再去公社買點好吃的來犒勞一下自己。

村民們還喜歡在這兩天走親戚,俗稱“看過麥”,通常是出嫁的女兒回孃家,家裡的兄弟們也去已經出嫁的姐姐妹妹家裡走一圈。確保大家經過了一個忙碌的麥收之後,都還好好的,沒累壞。

“看過麥”是真正骨肉至親之間的互相探望。規模不像春節走親戚那麼大。與之相同的,還有“看秋後”,是在秋收之後走親戚。

就是在這段空閒時間裡,知青院迎來了大隊長和村支書的拜訪。

就知青們擅長的工作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流,並表示會酌情對知青們的工作安排進行調整,以確保大家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共同為農村建設做貢獻。

知青們不知道大隊長為什麼會做出這種轉變,隱隱覺得和小苗做的收割機有關,向她投來感激的目光。

他們到農村來,雖然是政策原因不得不來,但真的來了,也是希望能有所作為的,而不是一頭扎進地裡,做自己並不擅長的重複勞動。這種日復一日的辛苦勞作,真的會磨滅所有的激情。

現在有個機會能讓大家發揮所長,那真的是太好不過了。

他們這群人,來自各種各樣的工廠家屬院,有做機械的,有做軸承的,有藥廠、水泥廠出來的,五花八門。

大家集中到一起,還真能為農村建設做不少事。

接下來的兩年,知識青年基本上脫離了種田的工作,開始做其他事情。

他們為南平生產隊設計了合理的水利灌溉系統,還從縣裡的農機站弄回一個被淘汰了、即將被送到廢品回收站的發動機,敲敲打打的給修好了。

從此,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