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萬科管理層似乎認識到,許多萬科地產長期引以為自豪的單項優勢,比如規劃、營銷、廣告包裝,從根本上來說並不具備不可替代性,而且在現實中其領先優勢正在縮小。那麼,萬科地產所有而其他發展商難以效仿的則是:不斷創新的企業精神、成熟的職業隊伍、企業強大的專業化操作能力以及萬科地產的品牌效應。
而要將這些獨特的優勢凝聚、昇華,使之成為萬科地產新的核心競爭力,“產業化”就成了王石和管理團隊一個最恰當不過的戰略選擇了。
2007年,萬科在經歷了長達6年的摸索之後,首個以工廠化方式建造的商品住宅在上海開工。
本章的結尾處,也想引用王石很欣賞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一句話:“重要的不是趨勢,而是趨勢的轉變。趨勢的轉變才是決定一個機構及其努力的成敗關鍵。”而王石就此也有自己的體會:“我們身處一個變革的黃金時間,機會稍縱即逝,不抓住它就可能遭到懲罰。”
地產有個“生死門”(1)
一個房地產企業融資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經營一個專案,而要經營於公司。在房地產市場上競逐的企業,由於自身整體實力、目標定位的不同,往往也決定了他們在戰略和戰術上必然存在較大的差異。萬科自然也不例外。
1.誰都逃不掉的生死鏈
按目前國內外通行的做法,房地產企業資金主要來源於以下若干方面:房地產企業的自有資金、銀行貸款、股票、基金、信託、債券、海外資金、民間資本等。
而從通常理論上講,房地產的產業鏈分三個階段:前期置地階段、開發樓盤階段、樓盤形成銷售階段。在前期置地階段和開發樓盤階段,房地產企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因而能否有足夠的投入能力,也就決定了其後的連結能否繼續。
在這三個階段,國內企業所消耗的開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土地費用、建設費用、宣傳費用和經營費用等。而房地產企業的收入利潤來源於房屋的銷售收入和出租租金。顯然,若是前期的開發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援,那麼後面的程序勢必無法展開,進而直接導致一個房地產企業的死掉。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已經進入了資本時代,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劃分的話,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劃分為三個類,也有的說是三個階段:
最早的階段是專案公司。根據相關的統計資料和分析結果,目前中國房地產企業約有6萬,其中可能有九成左右仍屬於專案公司。這些專案公司的特徵非常明顯,“怎麼去拿地,怎麼去跑規劃,怎麼去融這個專案的資金,怎麼去設計、營銷、策劃”,是企業者們常考慮的事情。
第二個階段是公司型公司。業內人士指出,這類公司典型的特點就是,“老闆不去想專案,他腦子裡想的是公司的戰略方向是哪裡?戰略區域在哪裡?戰略目標怎麼樣?以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企業?我的品牌在哪裡?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我公司的財務怎麼樣?他確定了所有這些東西才去考慮專案。”
第三個階段的公司就是資本型公司。按業內人士的話說:“資本型公司老闆所想的東西是資本,資本的目標是什麼?”
目前,對於中國的房地產業來說,無論是外部環境的變化,還是地產業發展的新特點,都深刻地反映出資本時代的來臨。
根據業內資料記載,以前地產商的主要融資渠道就是銀行貸款,特別是一些實力弱小的企業,透過各種變通的辦法,使得實際銀行貸款佔總投資額的90%以上。這種單一的融資渠道非常危險。在2007年後的中國地產界尤其如此。
許多業內人士也認為,中國有不少房地產企業之所以會步入今天的困境,“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模式標準化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以至於在開發流程和資金使用過程中沒有采取事前控制、預測風險和控制風險的措施。”一些評論認為,萬科的今天,顯然得益於王石和萬科管理層採取瞭如上措施和努力。
筆者在此綜合了我國房地產業的一些資料,可大致勾勒出房地產商應當保持的資金鍊模式:
一是融資渠道暢通。
二是現金流充足。
三是借力品牌和良好信譽。
四是減少負債,避免盲目擴張。
五是縮短週期,降價打折,推進促銷,加速資金回籠。
六是控制成本,節約開支。
七是減少房屋和土地的空置,不再捂盤。。 最好的txt下載網
地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