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英國駐日公使親自拜訪日本首相,雙方密談了數個小時之後,當天深夜日本再一次召開五相會議。沒有人知道會議上到底談了些什麼,只知道會議之後的第二日,日本政府作出了妥協,派遣外相加藤高明親自前往中國,就中日衝突同中國。政府進行談判。訊息一經傳出日本國內群情激奮,但中國國民則到處鑼鼓聲聲、鞭炮齊鳴,到處舞獅歡騰,寺廟內都是燒香禮佛,甚至不少人家中懸掛了李大總統長生牌的牌位前,也都是檀香之氣。
也許在他們看來,在李大總統的領導下,新中國在擊敗了日本以後,又重新走上了亞洲強國之路!
第六百零六章
十一月的北京,天氣已經能夠感覺到明顯的寒氣了。
這一天一大早,李漢便起了床,並且已吃過了早餐,然後在後院裡跳了一陣繩稍微做了些運動之後,便又如同往日一般先處理一些公務。
每一天他的安排都是編排的滿滿的,除非遇到突發事件,不然都要按照秘書室為他制定的時間表來動。就說今天上午吧,他將在國務院接見全國工商實業及金融界代表,稍微晚一些的中午,將同英國公使巴爾特用餐。
接見全國工商實業及金融界代表其實是他很久以前就想做的事情了,只不過一直都沒能找到機會。在這個時候他接見全國工商實業代表,其實主要是為了兩件事情。第一事情便是來自政府最高層跟代表著中國經濟的各位之間就‘歐洲大戰’進行的透氣。政府會在會見之中,向前來的諸位釋出一些軟性的任務,比如擴建工廠、擴招更多工人,比如肯定各界配合政府跟協約國之間進行談判,以舉國之力趁歐洲之機破除歐洲資本對中國多種商品及農場品的定價權。
世人皆知中國人好經商,但中國商人好內鬥,中國商人好眼紅、背後對自己人捅黑刀也是舉世皆知的。當年牛氣的能跟洋人扳手腕的胡雪巖,若不是被那幫子買辦為主的洞庭商幫只顧自己的利益捅了黑刀子。現在國內繅絲的定價權未嘗不能被胡雪巖奪回來。那可是每年都能多收入上千萬的龐大利益,可比那幫子自私的洞庭商幫當年得到的區區百萬要強出太多了。
當然,政府想讓他們屈服,自然不給出好處也是不可能的。畢竟現在是民國時代了,就算是前清時期你政府不願意掏錢,商人也不給你用心出力,沒準棉衣裡裝黑心棉,採購軍糧他給你用不知道陳了多少年的爛穀子糊弄你。安撫還是很重要的,今天陪他一同出席的還有中國儲備銀行的行長陳光甫,以及建設、中國、交通三大銀行總裁。棒子李大總統已經亮出來了,前段時間一下子槍斃了上百敢頂風作案,不把政令當回事的買辦跟商人們,這一棒子打下去,可是震懾了不少人。現在,需要他給甜棗了。李漢能夠給出的甜棗有兩個,一是來自政府國營銀行的貸款,這第二自然就是市場了。
對,李漢能夠給他們一個更大的市場。
這也是李大總統今天將他們召集來的第二件事情………農村市場。
農村供銷社,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忘記了。李漢尚且還是西南巡閱使的時候,曾經模仿後世的共和國供銷社制度,希望在他當時統治下的十省建立供銷社制度,以期開發比之城市更為廣闊的農村市場,並穩定自己的統治基礎。須知這個時代,中國約莫4。6億人口中,城市人口只佔了少數。如果縣級便勉強算作城鎮,那麼中國約莫有七千萬到九千萬左右的城市人口,而剩下的更多都在農村。
農村供銷社便是他在那個時候弄出來的東西,只可惜,他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生產力的不足!儘管在他的一意孤行下,農村供銷社還在半死不活的在西南、西北十省支撐著,但是這個目前分佈十省擁有了一千一百多家網點的供銷社,現在每個月都要給他帶來數十萬的虧損。你道為什麼,因為打從一開始李漢便打得是低價原則,將工廠生產出來的商品低價出售給各網點,以供各網點平價出售給百姓。這其中各網點雖然承擔了運費,但因為他們直接從政府名下的各實業工廠拿到的都是低價商品,所以就算是算上運費,他們還是有些賺頭的。虧損,都被轉嫁到工廠身上去了。畢竟是搞經濟出身的,李漢曾經研究過供銷社的虧損問題。很快他便明白了虧損的最主要原因………生產力不足。如果是僅依靠政府名下的那些實業去做,根本是滿足不了農村市場的缺口的,而且規模上不去就不能降低成本,不能降低成本工廠賺不到錢,工廠賺不到錢就不能擴大,最終轉了一圈之後,如果政府不掏錢擴大工廠的產能,就只能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不斷變動,令各工廠虧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