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揚州海軍軍校的規模,人員的投入,大艦隊的建設計劃幾乎需要十三億元的投入。
今年前五個月算上西部的全國財政收入才剛達到2。69億元左右。算一算每年光是海軍的軍事費用支出便要佔到財政支出的五分之一左右,莫要說李漢不可能答應,便是他答應了國內內閣各部也不可能同意的。所以要建設這麼一支海軍夢想中能夠劈波斬浪在浩瀚大洋上面馳騁的主力艦隊,暫時只能是留駐在紙面上的一個夢想。
當然,現在李漢給這個夢想開了一個好頭!
因為今天的聯合演練之後,兩艘原本隸屬德國海軍的輕巡洋艦,將要從德國遠東艦隊中永久除名,被移交給羸弱的中國海軍。
儘管兩艘德國輕巡洋艦總噸位加在一起也不過近七千噸,然而對於總噸位猛增了十分之一的海軍而言,這簡直就是海軍之春!
第五百五十三章 暫時結束
以犧牲海軍為待見獲得更多的資金髮展大陸軍並不代表國家未來便一點也不在乎海軍的發展了。正如同李漢千方百計的為海軍上下奔走同德美兩個願意以低廉價格向中國出售軍艦的國家接觸一樣,經歷過後世有海無防國家悲劇的他,其實比這個國家所有人都更在心痛跟在乎海軍的發展。
湯薌銘提交政府的發展計劃雖然因為未來需要支付太過龐大的軍費被他否決了,但是海軍的建設跟發展經費還是要照常撥發的,只不過相對於計劃中到15年底將總計撥出的高達8000多萬的陸軍常規發展軍費,海軍軍費被壓縮到僅有不足四千萬,尚且不足陸軍軍費的一半。而且,這其中有超過三千萬元都是用於更新沿海各大造船廠的機械裝置,擁有建造跟購買新艦的資金僅有不足八百萬元。
海軍規劃中的一座最大型的造船廠便是以從江南製造局中分家而出的江南船塢為基礎擴建了,誕生於洋務運動之中的江南船塢到了民國已經顯得老邁不堪。從光緒三十一年至宣統三年共造船136艘,總排水量也僅達21000多噸,平均每艘船排水量不過150噸上下。不過饒是如此,江南船塢依舊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國產造船廠,比如辛亥年江南船塢建造的“江華”號長江客貨輪,船長330英尺,寬47英尺,吃水7。5英尺,排水量4130噸,被當時航運界評為“中國所造的最大和最好的一艘輪船”。可以說是國內唯一一家國人控股的擁有製造四千噸級以上貨船實力的造船廠。清末時江南船塢僅有不足百名技工,到了民國三年已經擁有了不下2400餘人,這也是為什麼國家能夠看中江南船塢,前後撥款三百餘萬將其流落在外的全部商股收回,將其重新化為國有的原因。國家需要它眾多的熟練技工基礎跟經驗,用於生產製造軍艦以及貨船。
因為江南船塢的各種機械經歷了半個世紀以後已經多數老化,不撥款重新購買難以勝任國家給予的重任。所以,今年將撥發給海軍的一千六百餘萬經費中,其中七百萬將用於向美國採購全新的裝置用於更新江南船塢的製造能力。馬尾船廠本來也擁有很好的基礎,不過因為其暫時於國民黨的掌握之中,有關馬尾造船廠國民黨始終不願意鬆口,一直以馬尾造船廠官督商辦不便與民爭利拒絕移交海軍部管理,李漢只能暫時放棄了爭取馬尾造船廠,全力建設江南船塢。
除了江南船塢以外,實際上海軍還有另外一處吞金大戶,即武昌造船廠。武昌造船廠是李漢在12年初提議建設的,後來先後曾經得到奧德兩國支援,先後兩年半之間向其投入了高達三千多萬元。經過了兩年的曲折跟碰壁,總算是走上了正軌,不但成為了遠東最大的專業潛艇製造廠,也擁有了自己的熱動力魚雷生產線,用於研製跟生產高爆魚雷。到目前為止,算上同德奧兩國購買的潛艇,海軍實際上已經擁有了二十九艘潛艇,只不過其中二十四艘都是噸位不過一百噸的微型近海潛艇,只能在近海四十公里內擁有被動防禦,真正具備遠洋作戰的只有五艘德國製造的u系列潛艇。工業基礎的薄弱帶來的特種鋼跟技術的限制,令武昌造船廠這邊即便擁有德奧兩國的技術支援,至今也一直沒能徹底攻克u系列潛艇製造過程中的幾個關鍵性難題,導致這邊雖然也能製造u系列潛艇,但能力較之德國製造要差了半個檔次,只能勉強追趕上對潛艇不甚用心的奧匈帝國。
按照李漢的未來海軍發展計劃,民國只維持一支擁有近海作戰能力的防禦性海軍,所以,大規模生產後平均造價只有26萬元一艘的近海潛艇跟41萬元的u潛艇將替代海面戰艦,成為海軍大規模採購的的目標。根據他跟德奧兩國援助的一些海軍軍官們推演,民國至少需要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