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自己與前線士兵共生死、同進退之心。要知道這滿春茶園距離前線甚近,清軍只要再突破了漢口民軍六渡橋防線,火炮就能射擊到他的司令部所在了!
李漢不得不讚這黃興打了個好算盤,不過雖說短時間之內起到了鼓舞士氣的效果,但也應該看看場合。
因此只能說是走了步臭的不能再臭的臭棋。
因為就前日戰事的慘烈來看,六渡橋甚至整個漢口之失已經不可避免了,他此時不去加固漢陽城防,卻反而將自己的司令部建在戰場之後。從軍事上來講,民軍無論出於合計,都不得不在六渡橋地區死守戰線,而這一點正是清軍想要看到的,清軍據有火力優勢,重炮射程遠在民軍之上,巴不得民軍集中與一處,然後重炮轟之、對其造成大量殺傷。這是將司令部放在最前線的第一失。
而從政治上來講,孫武被奪了三鎮兵權之後心中如何能嚥下這口氣,暗地裡只怕早就擦亮了眼睛,就等黃興指揮有失之時跳出來反擊同盟會,明後兩日一旦六渡橋失守,民軍不得不後撤。。。到時已經成為了前線民軍軍心所依的總司令部也不得不隨之遷走,結果白白折了好不容易聚攏起來的人氣!
對於漢口局勢,李漢暫時幫不上任何忙來。甚至因為幾個對鄂中發展極為有利的戰略,他內心其實還隱隱的希望漢口失守,當然,時間卻不能太早了。因為,他還沒準備好呢!
同樣簡單的批註了幾句。
他方才將這幾份已經閱完的情報都揭了過去,翻到了最下面,陳天祥整理時認為是最次要的一份情報上了!
情報上資訊很短,卻有一個刺眼的標題灤州兵諫!
才一看到這個情報,李漢的眼睛頓時為之一凸,握著這份情報的右手背上青筋不自覺的便暴了起來,可見心中的激動!
“終於,要來了嗎?”
他心中嘆了口氣,隱隱有些激動,更有些莫名的失落,灤州兵諫。。。這一個情報司只得了隻言片語的訊息,甚至還不如他知道的訊息跟更加確切的多的情報,終於送到他的手上了!
灤州兵諫,這是一場在歷史上僅僅留下了很少很少的篇幅,但是卻在百年之後被從歷史的廢墟之中翻出來,被一群已經失去了自信、民族脊樑骨的老學究、學者、專家、教授們或攻擊、或遺憾、或稱讚、或美譽的歷史事件。
因為他的父親的原因,李漢對於這一場源於2004年,終結於他出事前的2011年,波及了大半個學術界的探討知之甚詳。
整個歷史事件的始末是這樣的!
1911年10月29日,也就是今天。
剛剛因武昌起義,被心中恐慌的清廷從永平秋操調回駐地的輕響革命,準確說是‘英、日式君主立憲制’的東路軍二十鎮中之王金銘、施從雲、馮玉祥等革命派極力敦促張紹曾即刻舉兵,響應南方革命。反對派潘榘楹、範國障等人則力主赴湖北鎮壓起義。此時張紹曾收到彭家珍(同盟會)的急電,希望張在灤州扣留由彭負責押運支援南方的軍火。張見電即刻行事,共截獲槍5000支,子彈500萬發。
與藍天蔚、吳祿貞合稱‘士官三傑’之一的張紹曾截獲軍火後,以為實力大增,結果不停‘藍天蔚、吳祿貞’二人勸阻,逐於10月29日電奏清廷,實行兵諫,提出“廢除內閣,速開國會”,表示只要“實行立憲”,即可“停軍不發”同時提出改革的十二條政綱:
1大清皇帝萬世一系。
2於本年內召集國會。
3憲法由國會起草,以皇帝之名義宣佈之,但皇帝不得加以修正或否認。
4締結條約及講和,由國會取決,以皇帝之名義行之。
5皇帝統率海陸軍,但對國內用兵時,必經國會議決。
6不得以命令施行“就地正。。。法,格殺勿論”之事。
7特赦國事犯。
8組織責任內閣,總理大臣由國會選舉後,以皇帝敕任之,其他國務大臣由總理大臣推薦任之。皇族不得為國務大臣。
9國會有修改憲法之提議權。
10本年度預算未經國務議決,不得適用前年度之預算支出。
11凡增重人民之負擔,須由國會議決。
12憲法及國會法之制定,軍人有參與權。
清廷的一幫皇族宗貴自然不會接受此在他們看來的無理要求,因為一旦接受了便表示他們將喪失了手上的所有權力,比之同袁世凱妥協帶來的損失還要大得多。
不過29日正值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