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保障和必要的制約。而在南方體育的對外合作中,良好治理結構的缺失,導致報紙採編和報紙經營一條腿長一條腿短,最終使合作雙方都蒙受了損失。
報紙四年磨合路,細節決定競爭力
範以錦:《21世紀經濟報道》創刊之初,當時財經類報紙市場上我們的競爭對手對這份新出現的報紙似乎還不太放在眼裡,而僅僅過去不長時間,我們就把對手拋在後面。《21世紀經濟報道》已經成為中國內地財經類紙製媒體的領跑者。從各方面的反饋來看,其影響力、覆蓋率乃至市場份額都在同類報紙中居於領先。這一成績大大出乎集團領導班子的預期。這與報紙的高水平的採編和經營是分不開的,從組建採編隊伍、建立規章制度、理順工作程式,一直到具體的新聞操作,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21世紀經濟報道》善打長標題,與劉洲偉有很大關係,有些標題就出自劉洲偉之手。雖然一開始長標題在業內引起一些爭議,但其中體現出一種衝勁和銳氣,堅持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當然,我並不贊同報紙都打長標題,我只是說《21世紀經濟報道》善打讀者喜歡的長標題,如今該報的讀者對這種長標題越來越順眼,長標題也成了這份報紙的特色之一。
劉洲偉:在辦報過程中,我們從每一個細節抓起,力爭是報紙一開始就與眾不同。從報紙的內容建設上看,創刊初期我們主要做了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組建編輯團隊,整合編輯力量,初步形成了強有力的編輯團隊;二是組建採訪網路,調整並加強各採訪區域的人力資源優勢,構成了一個比較成熟的採訪網路,對競爭對手而言就是行業壁壘;三是細化流程管理,解決了採訪與編輯管理問題,並實施目標管理法,記者根據稿件的質量數量打分,編輯根據版面的質量打分,完善採編激勵與約束機制;四是構建企業文化,總部與各區域中心一直努力創造充滿活力的業務氛圍,強調個人價值與團隊的雙贏,加強團隊凝聚力與向心力,培養強勢的價值觀,併發揮個體的創造力。
在制度建設方面,完善了採編評估系統,對稿件從選題、採訪、寫作、影響力四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又將選題的評估標準細分為:時間性、來源、質量,採訪的評估標準細分為:困難度、專業性、採訪源,寫作的評估標準細分為:邏輯、文字、平衡性,影響力的評估標準細分為:轉載率、美譽度、認同度。其中,採訪源指對事實進行求證的多元化程度,平衡性指在寫作上規避風險的安全措施與文字技巧,美譽度指在新聞業界的反饋;認同度指在被報道專業領域的反饋,另外,我們還完善了新聞中心記者選題開發機制,同時明確了出差審批制,從根本上解決了新聞題材的質量與成本之間的關係。
在採編方面,有效資訊結合商業邏輯的模式,這是《21世紀經濟報道》的報道思路。我們崇尚新聞至上,允許記者在採編上花很大的成本。“挖新聞就要挖到底”是我們的新聞報道理念。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21世紀經濟報道》時常以連續性、追蹤式的報道在業界引起關注。除批評性報道外,還有大量的建設性報道、探討行業規律和企業本身成長方面的東西,這部分的分量也不少。這些高水準的財經新聞使《21世紀經濟報道》創刊初期就迅速在市場上佔據主動,地位迅速上升。
21世紀報系:打造中國最優秀的財經媒體(3)
範以錦:業內人士經常對我說,有一個問題他們想不明白:《21世紀經濟報道》的總部在廣州,而中國經濟的中心在北京和上海。為什麼一個總部設在非全國經濟中心城市的財經類報紙會取得如此的成功?《21世紀經濟報道》在京滬地區有大量的記者,報紙究竟是怎樣對其進行有效管理的?我告訴他們,關鍵原因在於我們探索出了一套有效整合京滬穗等地新聞採編資源、進行遠端採編管理的成功模式。
劉洲偉:報紙創立之初我們就組建了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大型採訪中心,成都、深圳兩個區域採訪中心,昆明、杭州、南京、重慶、長沙、西安、大連等八個記者站。採訪中心實施中心主任、記者站站長負責制,向主管副主編負責,它實際上類似於分公司負責人的角色。由於地緣與人力資源架構上的因素,新聞中心與編輯之間的溝通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大問題。
我們採取由縱向的版塊責任編輯和橫向的區域採訪中心小組所構成矩陣式管理架構,與每個版塊的責任編輯相對應的,是各區域採訪中心的小組,比如綜合版塊對應各區域中心的綜合組。版塊負責人與各採訪區域負責人密切溝通,每個選題要得到兩位負責人的雙重批准、監控。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