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分佈情況。
其實襄陽城去不去偵察也無所謂,孫宇只需要用NM01飛過去拍拍照就可以,但孫宇有個私心,就是想去襄陽城裡面看一眼,用自己的腳踩一踩襄陽城的土地,因為在後世的時候,孫宇就十分嚮往著這座歷史名城。
襄陽城又被稱為華夏第一城池,北面、東面是漢江,西邊和南邊靠著荊山山脈,換句話說,這座城兩面臨水,兩面臨山。
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襄陽城可以憑山之峻,據江之險,雖然沒有帝都那樣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贏得十里風光。真可謂是山清水秀,兩相益德。
這裡不光險,位置也很重要,襄陽自古即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歷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襄陽西接川陝,東臨江漢,南通湘粵,北達宛洛,是鄂、渝、川、陝、豫五省市毗鄰地區的交通樞紐。
在中華在千年的歷史長灌中,襄陽城發生的大小戰役難以計數,著名的就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之戰、朱序抗拒苻丕之戰、岳飛收復襄陽之戰、宋元襄陽之戰、李自成進佔襄陽之戰、以及解放戰爭中的襄樊戰役等。
這樣一座超級古城放在自己面前,孫宇實在忍不住要進去走一走,看一看,否則就算是白來了一次荊州了。
小船緩緩地靠向荊州,孫宇放出了NM01在高空拍照。
不一會兒,NM01返回,向孫宇展示了襄陽的鳥覽圖,並且分析道:“襄陽城牆為泥石築成,全長7377米,平均高度10。84米,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城牆非常厚,底部厚13至15米,頂部厚6至11米……”
這報告聽得孫宇的冷汗一瞬間就流了下來,城牆頂部都有6至11米厚?等等,我的一隻手臂大約是一米長,6至11米厚的城牆,豈不是最薄的地方也有我的六條手臂連起來那麼長?**,這麼厚的城牆是怎麼搞出來的?就算拿霹靂車砸,也休想砸壞。
NM01繼續報道:“城牆還是小問題,最麻煩的是襄陽城的護城河,這條護城河長5060米,最寬處達250米,平均寬度有180米……”
絲,孫宇倒抽了一口冷氣,180米寬的護城河?你妹的,哥見過一些真正的河也只有幾十米寬,也就是說這條護城河比某些真正的河還要像一條河。
上一次孫宇從徐州回援河北,在高河邊被顏良、文丑、張郃等人圍堵,那條高河才50米寬,還不如襄陽城挖的護城河……這簡直沒天理了。
看來襄陽城只能智取,不可硬攻,否則還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去。實際上另一個平行時空裡的曹操也不是硬打的襄陽,而是勸降了劉琮才得到了襄陽城。
孫宇的小船此時已經來到了襄陽的北水門,這座城門是一座水門,用巨大的鐵條拼成,有些像後世的水柵欄,只不過要粗糙許多,平時高高提起,防守時沉入水中,攔斷水路。
孫宇交了入城稅,輕輕鬆鬆地進了水門,小船駛在了貫穿襄陽內城的小清河上。
襄陽不愧是超級大城,小清河上跑滿了貨船、商船、漁船……在河道的兩岸上,販夫走卒,車水馬龍,往來穿行不息。
然而……這座城並沒有滿足得了孫宇來看古城的願望,在孫宇的想像中,這座歷史名城應該更有氣勢,更有靈魂一些。然而街上的行人雖多,卻缺少精氣神兒,河上的船隻雖多,卻沒有秩序,有些混亂不堪。
孫宇默默地想了一會兒,心想:這種精氣神應該是襄陽的統治者,也就是劉表造成的,居上信者如果缺乏進取心,民眾們也就會變成這種死氣沉沉的樣子。就像清朝末年的中國,從上至下,大部份的人都擺著一張冷漠無比的臉,那是一種末日到來般的呆板
與徐州陶謙治下安居樂業的百姓,陳留mimi眼治下那些在血與火中掙扎的人民,與北平公孫瓚治下彪悍的人民相比……襄陽城的人有一種得過且過,混日子般的氣氛,這種氣氛,應該就是劉表這個垂垂老去,連反董卓聯盟軍都沒膽子參加的諸侯帶給他們的。
這種廢物,哥不可能打不贏,佔領荊州只是個時間問題,孫宇對自己說。
這時小船經過一段熱鬧繁華的水道,水道兩邊是林立的店鋪,街上的行人比剛才又多了一倍。
燕雲大聲道:“將軍,看那邊,有一個鐵匠鋪子”
孫宇笑道:“鐵匠鋪子有什麼好稀奇的,我見得多了。”
燕雲抹了抹冷汗道:“你看那鋪子前面掛的牌子上寫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