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海軍”們隨意挑選。
在不久之後,德川幕府派來的小股軍隊也被堅船利炮轟的落荒而逃,再次交出大量的財富,並且答應在半年內拿出規定數量的黃金之後,才算是把這幫子海盜送走。當時的幕府可是要比天皇有錢多了,先後兩次,皇室砸鍋賣鐵也才湊出八十萬磅多點的黃金;而德川幕府卻交出了二百一十萬磅,並且,幕府還拿出了近千件**藝伎和武士形象的黃金人偶。最後,兩家又幾乎是傾其所有地聯合交出了一千多件佛像、鏡子等等,甚至包括官府印信等黃金器物,以及萬餘件各種黃金首飾,以換取大英帝國的和平條約。
當然,皇室也不是憑空就能佔幕府的便宜,他們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裡,不但要受到幕府的制轄,還要節衣縮食來還上幕府所“代替”他們交出的的黃金等財富。
另外,日本皇室的寶庫也被威廉·丹比爾洗劫一空,不單單是皇室的寶庫,就連一些其它諸如皇室成員的臥房等等,都搜刮了一遍。這傢伙也是一個懂得收藏的人,皇室所收藏的大部分古畫都被他奪去了,在這近千幅古畫其中,有兩百多幅天皇妃子畫像和一百九十六幅天皇畫像,那些天皇的畫像則是七十多幅歷代天皇的死繪,和四十多幅歷史上六位女天皇的春宮畫。
而皇室本來就不大的書庫中,從八世紀起,到十七世紀當時,各種物語、古紀等等所有的皇家讀本,連帶著皇室筆記九百多卷,和兩千多卷由唐、宋、明等朝代從中土傳到日本的、日本當地僧人翻譯抄錄的佛經收藏,全都無一倖免。就連皇室御用的瓷器和漆器,也被威廉·丹比爾打劫走了幾百件,而且還都是皇室御用品中的精品。
在這一段的日誌中,還特別標註了一隻不大的箱子,這隻箱子很特別,是日本皇室圈養的匠人制作的。日誌上說其用料上乘,還鑲嵌這很多的珠寶和黃金,是日本皇室的至寶,裡邊盛放著四件寶貝,分別是日本的三大神器和一件皇室珍藏。
那隻箱子張辰還有印象,就在日本分類的那一處堆頭裡,不過是單獨放在一個凸出來的石臺上面的。當時張辰也感覺這隻箱子比較特別,但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就沒有開啟檢視,也沒有用意念力去觀察,沒想到裡邊居然裝著所有日本人都奉若至寶的三大神器。怪不得會有傳言說,現在日本皇室手裡的三大神器都是後期仿製品,原來早在幾百年前就被他們偉大的天皇給敗家掉了,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現今的三大神器不給人參觀了,被人看出是假玩意兒那可是太丟臉了。只是不知道另外一件皇室珍藏是什麼物件,等會兒把這本日誌看完了之後,還要清點這次寶藏裡邊的物品數目,到時候好好看看,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威廉·丹比爾所蒐羅的東西里邊,最多的就是黃金了,除了日本皇室和幕府所交出的黃金之外,在非洲、美洲和澳洲,共劫掠了七百多萬磅的黃金。在日誌中還記載了一種來自非洲和美洲大陸的,類似於白銀的金屬,其質量要比黃金還重,在當地也是貴族的佩帶飾物。因為產量太小,只搞到七十多萬磅,和一萬餘件器皿首飾等。
這應該就是寶藏裡的那些鉑金了,早在公元元年和中世紀之前,古埃及人和中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使用鉑金了,按照日誌的記載,這些鉑金也是從那些地區搞來的。
在自然界裡,鉑金的儲量比黃金要稀少得多,迄今為止所探明的儲量也只有萬餘噸,而且鉑金的提煉難度也要比黃金更加的高,要一百五十道以上的工序才能完成,有時候年產量還不到黃金的二十分之一。
威廉·丹比爾能夠在十七世紀的時候,就搜刮來七十多萬磅的鉑金和萬餘件鉑金首飾,以當時的生產力來說,怕不是把非洲和美洲所有產鉑金的地區都挖地三尺了吧,這傢伙刮油水的手段還真是沒得說。而且,這老小子不管收刮還是收藏,還真的是都很厲害,鉑金在當時並不是熱門的金屬,直到十八世紀晚期才被作為貴金屬中的頂級存在,而他在十七世紀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這玩意兒的價值,這種行業前瞻性,還真是讓人不得不佩服。
在做海盜之餘,威廉·丹比爾也會在業餘時間做一些貿易,當時的清朝還比較強大,完全不是他們這樣的船隊或者軍隊能夠抗衡的。既然不能攻打或者劫掠,那就搞點貿易吧,東方大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等等物品,在其它大陸可都是稀缺商品,即便是正當的貿易,也有大把的利潤可以賺取。這也正好給了威廉·丹比爾一個樹立正面形象的機會,每次當他把從東方大國購買的商品和從印度等地區劫掠來的貨物運回去銷售,都會被搶購一空,威廉·丹比爾也在航海家和軍官之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