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9部分

………………

………………

袁定洋雖然是南山植化所的技術主任,但他只是水稻研究組的。

加入楊順研究所幾年時間了,基本上融入了這個團體,和陳浩,葉青,賀院士等人都混的很熟,甚至還去紅農授課,和陳校長等人關係密切,加強了南山植化所和紅農的親密度。

唯一的遺憾就是,楊順在國內蔬菜行業app無敵手,玉米和大豆幾乎幹翻鎂國人,統治了國內豆業市場,但小麥和水稻還沒有動靜。

華夏人的主糧是小麥和水稻,這兩種也是最大的種植作物,小麥一年1億多噸,水稻2億多噸,基本上可以自產自足,甚至供過於求,所以價格不受鎂國人影響。

國家打貿易戰先從玉米和大豆入手,就是這個原因。

袁定洋問過楊順:“你不急著研究小麥和水稻,是不是因為沒有糧食危機?”

楊順回答道:“袁老研究了一輩子的水稻,也只是解決了國內的糧食需求,並沒有影響世界糧食格局,如果我研究小麥和糧食,要想成為全世界的糧食話事人,恐怕也要幾十年的時間,所以,我只能從最迫切的大豆和玉米開始,主糧留在後面慢慢解決。”

袁定洋表示理解,父親研究了一輩子的水稻,他也可以研究一輩子水稻,當然,現在他是楊順的屬下,所有的榮譽將屬於楊順,袁家註定了就是歷史。

當歷史也不錯,至少我們曾經輝煌過,歷史會記住父親的名字,袁定洋心想,這就叫傳承。

另外,他還在想,恐怕讓楊順積極進入水稻和小麥主糧行業的,只有“糧食危機”了。

糧食怎麼才能危機?

全球性的糧食短缺,產量銳減,價格暴漲,這都是糧食危機,最大的可能就是天災**。

先說**,必然是戰爭,但可能性不大,比方說這次華夏和鎂國貿易戰,也是雙方各自退讓一步,相互剋制,都不想挑起軍事戰爭,打仗會死人的,地球經不起幾個超級大國的戰爭。

那就必須是天災了,比如全球性的環境變化,導致全球糧食減產。

但天災這方面問題也不大,因為全球溫室效應還沒有出現,就算有颱風,寒流,只會影響一些海岸國家,從歷史上看,再惡劣的天災下,世界糧食儲量也不會減產50%這麼誇張。

袁定洋想來想去,如果把華夏喜歡儲糧的習慣算進去,其實短時間內並不會太擔心華夏出現糧食危機,最多也就是糧價暴漲一倍,但不會出現當年的“叄年自然災害”那種情況。

說一句額外話,說起糧食儲備,華夏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是個例外,華夏人就愛往家裡存糧,全世界總共的存糧總量大約是8億噸,華夏就存了接近4億噸,全球第一,而鎂國存糧只有1。4億噸。

華夏一直將糧食作為戰略儲備,領導們有各式各樣的考慮,每年庫存那麼多,每年千億級別的維護費用,這錢也是國家財政掏出來的,每年都有收糧的硬指標,有時候一屯就是幾年不賣,寧可爛在糧庫裡,也不會低價出口。

這個問題很敏感,就和以前聊海落因一樣,每年邊境繳獲千億美元的海落因,全都是寧可銷燬,而不會用於高階麻醉劑醫藥市場。

袁定洋操完心,很快將儲糧的想法拋諸腦後,繼續上他的課,搞他的科研。

………………

………………

張天琦早上起床,頭有點疼,看到自己換了一身乾淨睡衣,就知道是老婆幫他的忙,昨天晚上他喝醉了,根本就不記得換衣服這件事。

“老張,起來吃麵,要遲到了。”

老婆在外面喊著,房子是一室一廳的老公寓,廚房很小。

但勤儉持家的華夏女性很擅長打理這些,甚至還在陽臺上給兒子搭好一個四平米的單人房間,一起生活了十多年,直到兒子前年上大學才搬走,小日子雖然清苦,但平淡溫馨。

張天琦走出來,頭出乎意料的疼,以前也有宿醉,但沒疼的這麼厲害。

老了,老了,人過40,身體大不如以前了,張天琦嘆息。

老婆是華夏北方人,擅長麵食,在家做早餐省錢又健康,一大碗麵條,放入昨天沒吃完的肉絲,再打兩個雞蛋,倒一杯牛奶,一上午的膳食營養全夠了。

張天琦呼啦呼啦吃下去,收拾收拾,準備上班。

可是一通國內的電話打過來,是張天琦的弟弟張天佑:“哥,你快點回來,爸快不行了!”

如同雷擊,震得張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