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2部分

但是遠遠不夠,一茬莊稼以後就不行了,所以現在那塊地很遭人嫌棄。

那一片地三隊有四畝多地,到時候修蓋六座十立方米的沼氣池,六大間豬舍,一間豬舍可以養十五到二十頭豬。這個數量看著不少,可比起以前家家戶戶養豬,總數還是少。

自從大食堂解散以後,很多社員雖然自己做飯,卻還是不樂意養豬,先鋒大隊一直還是集體養豬,只有少數人家自己家裡養。

這樣的話,另外的空地還可以用來種大棚菜,蘑菇大棚也可以挪過來。

豬糞可以提供沼氣池原料,產生沼氣以後可供養豬場,給豬舍和大棚加熱,以及用來生火做飯。

而沼氣池的熟料就可以當肥料,這樣比堆肥的效果還要好,除了能供給大棚菜,還可以送到其他田地裡。

雖然冬天早春可能沼氣池活性不足,只要多加熱性大的馬牛羊糞就可以解決問題。

現在不是未來農村,各家不養家禽家畜和牲口,地裡也沒有足夠的草運回來當原料,所以沼氣池經歷幾年紅火期以後就開始衰退。

現在各家的圈糞、生產隊的養殖場、以及積肥、地裡的碎草等都可以用來當原料,正是最適合農村沼氣池發展的年代。

起碼還可以用上三十年!

足夠的。

規劃好以後,周明愈和莫茹先出圖紙,然後跑一趟公社,找柳紅旗和相玉亭申請支援和貸款,拿到審批以後又跑一趟縣裡蓋章審批。拿到公社和縣裡支援之後,他們就帶人準備原料。

按照預算拉磚、水泥、黃沙、石子,自己隊牲口往回拉磚,拖拉機出去拉黃沙水泥石子,幾天就把原料準備好。

悄悄查了日子,然後上供土地神、關帝神,之後周明愈帶人實地放線,規劃好就開挖沼氣池,同時要修建新的豬舍、大棚等。

有周明愈和幾個有經驗的泥瓦匠把關,該注意的注意,沼氣池修建得非常成功。

莫茹則帶著相機拍照,把這一切都記錄下來。

有領導支援,人多力量大,還不到秋收的時候,先鋒大隊的生態養殖場就建成。

建成的時候相玉亭帶了林紓來視察一圈,瞭解了一些關於養殖場的情況,讓他們有困難只管找領導。

很快把原養豬場遷過去,也不抓新的小豬崽,他們自己養豬場就有兩頭母豬三頭種豬,可以自己配種下小豬崽,除了自己大隊養還可以賣給其他大隊換錢。

養豬場遷過去以後,養雞場也計劃著遷過去,這樣把養殖場往北遷,遠離村落,不會有什麼氣味。

而村裡也能有條件好好規劃一下環境綠化、衛生等,先把村裡的主幹道鋪上煤渣碎磚碎石等,慢慢地再把巷子也鋪好,免得一連雨天就處處泥濘得沒辦法下腳。

規劃好道路,之後就是綠化,道旁的下水溝旁都栽花,什麼月季、薔薇、百日紅、菊花、地瓜花、一串紅之類的,什麼鮮亮栽什麼,不兩年就能花紅柳綠,漂亮非常。

當然,這些都是要慢慢進展的,農忙就下地,農閒就搞街道副業建設,上工、美化兩不耽誤。

先鋒大隊一片欣欣向榮,外面卻風起雲湧,政治形勢驟然緊張起來。

☆、第257章 畢業

等秋天農村的四/清運動已經很平淡,社教運動從農村轉移到城市; 報紙和收音機也不再說四/清; 而是談打仗、備戰,抓好生產; 在城市展開“反貪汙行賄,反投機倒把; 反鋪張浪費; 反分散主義”的運動。

這時候農村農業生產形勢一片大好,徹底走出大/躍/進和三年困難期的陰影,開始進入了經濟恢復和穩步增長時期。

但是學校、文化/部門的氣氛卻越來越緊張,以至於出現了一些比較激烈的內部矛盾。

莫應熠寫信回來; 他告訴莫茹和周明愈,去年的時候; 老師還鼓勵高考生們要好好學習,分數掛帥,讓分數檢驗學習成績。可是今年已經不敢再提,老師們也都行色匆匆; 一些之前比較活躍、推崇學習改變命運的老師已經有日子不見; 聽說是送去幹校學習。

他很迷茫,“姐姐; 姐夫; 老師們已經不鼓勵高考; 同學們也不提倡認真學習; 反而要強調參加勞動; 每週有一半的時間下車間、下鄉幫忙,我該怎麼辦?”

後人寫省大研究所神人傳的時候,曾經採訪本人及其親人,特意揣摩研究過莫教授當時的心路歷程。在此之前他內心深處就想去省大附中跟著袁教授學習,而現在學校的形勢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