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查,至今還沒有迴音。
歐陽朔有一種預感,大山深處,一位宿敵正盯著他。
************
正值廉州盆地風起雲湧之際,一位老者,悄悄來到山海城。
老者五十有餘,闊額圓臉,眉毛上演,長著一對八字鬍;穿著極為樸素,粗布麻衣,帶著一個青色頭巾,儒雅中透著一股凜然的威嚴。
進城之後,老者饒有興致地在城內四處遊覽,見識到商業街繁華景象,百姓安居樂業,井然有序,不禁暗自點頭。
隨後,老者走進西南大學堂,遇到迎面走來一位計程車子,兩手環拱,道:“敢問足下,老夫聽聞貴地有一座藏,不知在何處?”
年輕士子是西南大學堂經學院的學生,見對面老丈行的是古禮,不敢怠慢,連忙回禮,道:“藏就建在望月湖畔,我帶您去吧!”
歐陽朔早有言在先,藏絕不敝帚自珍,對天下人開放。因此,像老者這般問路之人,在西南大學堂並不少見。
“多謝!”
年輕士子將老者帶到藏,便轉身離去。
老者走進藏,神情有些激動,又有些忐忑。
他不是別人,正是“兵聖”孫武,後人尊稱其為孫子,與孔子和老子兩位聖賢,並稱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三顆最明亮的星體。
孫武跟藏主姜尚,有著莫大的淵源。
其一,姜尚被尊為兵家始祖,而孫武正是兵家的代表人物。
其二,姜尚是齊國的締造者,而孫武正是齊國樂安人。
追根溯源,兩人實在是關係匪淺。因此,在得知姜尚出任藏主後,孫武便第一時間藉助系統神秘的驛站,不遠千里,來到山海城,拜見姜尚。
嚴格來講,兵聖孫武算得上半個隱士。
三十歲前,孫武不聞於世,隱居期間,寫成《孫子兵法》。此後,他在吳國為將,二十餘年,戰功卓著,繼而急流勇退,再次隱居,修訂兵法著作。
終其一生,極富傳奇色彩。
百家宗師姜尚和兵聖孫武,兩位聖賢,跨越時空,於藏相遇。
“學生長卿,拜見太公!”孫武執弟子禮。
姜尚側半身受過,借用《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巧妙地重新定義兩人之間的關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兩位兵家巨匠相遇,不自覺地就聊起兵法,越聊越是投機,相見恨晚。
不知不覺,已是日暮西山。
姜尚轉頭望向樓外,怔怔出神。夕陽在湖光的映襯下,紅透了半邊天,雖已遲暮,卻也紅光萬丈,感慨地說道:“人生得遇一知己,足矣。”
“幸甚至哉!”孫武也是滿足,神情愉悅。
“怎麼樣,長卿可願隨老夫到島上一敘?”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兩人哈哈一笑,便如故友重逢,一切盡在不言中。
隨姜尚登上墜星島,孫武欣賞著秀美的湖光山色,讚歎地說道:“如此田園風情,正是絕妙的隱居之地,太公有福。”
姜尚搖搖頭,神情有些惆悵,道:“都是廉州侯有心。”
“哦?”孫武露出一副興趣盎然的神情,道:“山海領在圈中可是聲名遠播,方才進城,我隨意遊覽一番,確實名不虛傳,頗有章法。太公隱居於此,對這位廉州侯,是個什麼看法?”
“怎麼,你想在此出仕?”
“不。”孫武搖搖頭,說道:“我早已無意軍旅生涯,願學太公,做一隱士。太公若不嫌棄,我願搬到島上居住,在此著書立說,修訂兵書。聽聞藏藏書破萬卷,正想一覽後人兵法,以啟發靈感,取長補短。”
“此等大才,隱居小島,豈不浪費?”
“太公不也如此?”
“老夫與你不同,我與廉州侯有心結未解,故而不願出仕。即便如此,也是接下藏主一職,盛情難卻啊!”姜尚坦然地說道。
孫武默然,沉吟許久,方才堅定地說道:“我還是願意遵從本心,馳騁疆場,揮斥方遒,早已不再是我的追求;將兵法發揚光大,才是我畢生夙願。”
姜尚點點頭,道:“自然隨你,此事本就勉強不得。我估計,明天廉州侯就會來拜訪你,邀請你出仕為將。”
“無妨,我心中自有計較。”
“此人胸中頗有丘壑,倒不算是一俗人,你也不要一口拒絕。”
孫武眼神一凝,他不曾想,姜尚對這位廉州侯,竟有如此高的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