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山姿水態之中,展現了自然造物生生不息的天然妙理,蘊含了自然永恆的空、靜。老子言道法自然,果然不愧是智照古今的聖者,每每細細體味,似乎都有意猶未盡之感,彷彿這短短的四字中蘊含了無窮無盡的哲理。”
墨非笑道:“正是此中道理,人們處於山水之間,更容易做到思與境諧,神會於物,對境觀心而道契玄微。
把寧靜的自然作為凝神關照而息心靜慮的物件,讓自己的心境處於一種近於寂滅的虛空狀態,內心深處,便如光明自發一般,產生萬物一體的洞見慧識和渾然感受,進入物我冥合的無我之境。
所謂道法自然,便是如此。”
梅老聞聽墨非之言,不禁撫掌笑道:“墨道友把自然之妙解釋的如此明澈,本來大道於人,如羚羊掛角,但是在道友數語之下,卻猶如墨跡丹青紙上留。若是有道者於此地,說不定就會因此而頓悟,道途大進。”
言罷,又嘆息道:“可惜,我於道無緣,雖則如此,卻也有些感悟。適才聞聽道友所吟詩句,剛剛又聆聽道友一番妙語,偶有靈感,便也回贈道友一首。”
言罷,遙望遠山,天光雲影,蒼崖雲樹,山中幾聲鳥鳴,古寺數聲鐘響,傳來悠悠禪音道韻。梅老輕輕吟誦道:
“雲生瓊樓夢蓬山,霧裡飛花化蓮臺。心中自在有天地,四海滌盪無塵埃。”
墨非正要開言,突聞相鄰的豬首峰上有一道渾厚的老者聲音傳來:“叫我好找,卻原來道兄與梅老在這飛仙台上觀景吟詩。”
墨非和梅老對視一眼,卻是傳音入耳,飛仙台上只有這二人聽見。聞聽聲音,正是老道士許信友許真人。
兩個人抬眼向相距不遠的豬首峰望去,只見一道人影在綠蔭中穿行,大袖飄擺,道冠拂塵,行動間猶如風行水上,沒有一點菸火氣,正是老道士許信友。
不大一會兒,老道士便已登臨飛仙台之上,笑道:“清晨早課之後,我便去尋二位,卻是撲了個空,不想兩位好雅緻,在這飛仙台上,雲光霞影之中,流連山嶽,感而賦詩,真是叫老道我好生羨慕啊。”
“你這老貨,在這積翠山住了百八十年,羨慕我等作甚,難不成以往你都是個榆木疙瘩不成?”
梅老爺子見老道士打趣二人,不由還嘴道。兩個人數十年的交情,彼此熟悉的不得了,自然知道老道士詼諧的性子,是以毫不猶豫的反駁道。
老道士笑道:“好,好,你牙尖嘴利,我不和你一般見識,適才廚房裡挖了上好的蓮藕,做了蓮子羹,有道是獨樂了不如眾樂樂,是以老道我前來尋二位一起享用。”
“算你有點兒良心,還想到我。”梅老哼道,隨即,自己卻是笑了。
三個人轉過身去,便要沿著青石臺階向山下走去,突然間,飛仙台上,雲海之中,傳來一聲清亮的鶴鳴之音。
“哇,快看,丹頂鶴,快拍攝下來,太美了,雲海仙鶴,簡直是太有意境了。”飛仙台上,有遊人驚呼道。
墨非眾人不禁停住腳步,回頭觀看,只見在白茫茫雲海之中,有一隻渾身雪白、頭頂胭紅的神俊仙鶴,往來盤旋。
飛仙台上,古松橫臥,奇石翠靄。在天光雲影中,有仙鶴翩然起舞,一時之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第 175 章 留於古觀,山水之忘情
積翠山三清宮後院客居的小院兒中,眾人團坐在石桌前,談笑風生。
一眨眼,已經在三清宮住了一星期,十一長假馬上就要結束了。從昨日開始,上山的遊人便開始銳減,很多人都開始整理行裝,準備回返。
胖子從石桌上的果盤中,抓了一大把紅彤彤的棗子。捏起一個,張嘴一咬,不由得發出嘖嘖稱讚之聲:“這積翠山的特產大紅棗還真不錯,又脆又甜,好吃。”
轉瞬見,一大把棗子便被胖吃的乾乾淨淨。胖子媽看著這些日子又肥了一圈的兒子,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些天,胖子每日在三清宮裡養尊處優,吃喝都有人侍候,又遠離塵俗,沒有生活中那些大大小小的糾紛,環境淡遠清幽,閒臥花蔭,靜聽山鳥,別提有多愜意了。
在這明秀的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環境裡,讓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擺脫塵世之累的寧靜心境,似乎一切情緒的波動和思慮都被淨化了。沒有孤獨,沒有惆悵,沒有憂傷,沒有煩惱,只有一片空靈的寂靜。
在這樣如畫的環境裡生活,心情愉悅,平靜,無憂無慮,變得心廣體胖,自然也是理所當然。
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