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的騎兵現在根本就是無敵的存在,也只有這些天然的河流可以遲滯一下他們的進攻,一旦被他們突破磐河防線,已經逃到東岸的晉軍也就沒有機會再逃跑了。
這個時候馬隆也顧不上浮橋上還有晉兵沒有逃過來,便下令燒橋。晉兵們將桐油菜油一類能引火的東西往橋面上一澆,順手就點起火來。
烈火很快地就將浮橋給吞沒了,那些還呆在浮橋上沒有機會過河的晉兵都傻了眼,前面是烈火擋道,後面是追兵殺來,絕望之中,他們紛紛跳入了水中。水性好的還好點,可以遊著到對岸去,水性不好的在水中撲騰幾下就再無身影了。
馬隆也不是那種絕情無義之人,但現在情況緊急,他不得不採用如此極端的手段,蜀軍騎兵來勢很快,如果不能儘快地毀掉浮橋,蜀軍騎兵順著浮橋殺過來,那絕對是勢不可擋的。
馬隆下令會水計程車兵跳下去儘可能地把落水的晉兵救上來,可惜晉軍之中全是北方兵,會水的很少,磐河上水流又很急,大部分落水的晉兵都被急流所捲走了。
幾座浮橋很快被火燒燬了,剛剛衝上浮橋的蜀軍騎兵不得不退了下去,馬隆也不敢再耽擱,引著撤下來的殘兵望清河而走。
這一役晉軍可謂是損失慘重,幾乎所有的偏廂車都被蜀軍給摧毀了,三萬人馬折損超過半數,如果不是那幾座浮橋的存在,馬隆能不能逃脫都是一個問題。
羅憲下令一方面打掃戰場,一方面在磐河上重新架設浮橋,準備渡河追擊,乘勝而進,拿下清河平原二郡。
馬隆原本依仗著偏廂車信心滿滿,躊躇滿志,決心在清河平原一帶與蜀軍進行一番較量,但界橋一戰,轉瞬之間就把馬隆的信心打沒了,雖然馬隆麾下還有五萬多的軍隊,但如何抵禦蜀軍騎兵的進攻,馬隆心中著實沒底。
論野戰,清河平原一帶地勢平坦,正是騎兵作戰的理想舞臺,馬隆的軍隊在蜀軍騎兵的面前,根本無法匹敵,別說是兵力上處於劣勢,就算再多個幾倍的人馬,純粹是白給。如果據城堅守的話,蜀軍火器營的威力,馬隆已經是親眼目睹了,憑著清河平原兩座郡城的城防,根本就無法抵擋。
逃回到清河的馬隆思慮再三,決定放棄清河平原二郡,向青州方向撤退。首先,青州有黃河之險,馬隆有信心憑藉著黃河來擋住蜀軍的鐵蹄。其次,馬隆他本身就是青州刺史,雖然借調到冀州作戰,但朝廷也並沒有免去他青州刺史的職務,返回青州,那完全是他的本職。
清河平原無論如何是守不下去了,如果一昧死守的話,結果只能是丟城失地,把五萬多的軍隊全部葬送在這兒,要知道此番馬隆由青入冀,可是帶著十萬青州兵的,如果把這些青州子弟兵全部葬送在冀州,他也無法向青州父老交待。
所以,拿定主意的馬隆幾乎是連夜出逃,他很清楚蜀軍騎兵的恐怖,一道小小的磐河根本就不可能阻擋蜀軍多長的時間,一旦被蜀軍突破而來,蜀軍騎兵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能橫掃整個清河平原。
既然要走,那就絕不能拖泥帶水,馬隆下令晉軍擁掉一切的軍需輜重,輕裝而行,連夜從清河逃向了平原。
到達平原之後,更是馬不停蹄,晝行夜奔,向著黃河渡口趕去。到達黃河渡口之後,馬隆下令徵調所有官船民船,沒日沒夜地搶渡黃河,將晉軍一批一批地運送到黃河南岸去。
正是憑藉著馬隆的果決堅定雷厲風行,晉軍才得以順利地完成了渡黃河的任務,當蜀軍騎兵向著黃河大堤唿嘯而來的時候,晉軍士兵所乘從的最後一艘渡船堪堪地剛剛離開渡口,甚至蜀軍弓騎兵射出的箭都能射到渡船上,還射死了好幾名晉兵,但一切為時已晚,晉軍大軍已經是乘風破浪揚帆而去,羅憲在黃河北岸也只能是望河興嘆。(未完待續。。)
第1030章 強攻不成用智取
跨越磐河清河一類的河流對於蜀軍騎兵而言不算什麼太困難的事,畢竟蜀軍配備著舟橋部隊,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搭建出供騎兵通行的浮橋來,但跨越黃河之類的大河,蜀軍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更何況馬隆逃回青州之後,並沒有將軍隊撤向青州腹地,而是沿河佈防,在黃河南岸構築河防工事,嚴防死守,防止蜀軍偷渡黃河。
黃河已經成為了晉軍在青州最後的一道防線了,如果被蜀軍突破黃河防線的話,整個青州包括充州、豫州的淪陷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蜀軍騎兵加火器的組合,絕對是無堅不摧的,除了象黃河大江這樣的天險,馬隆還真不知道拿什麼來擋住蜀軍的進攻。
羅憲此次出戰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