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的目標,首先便是河間郡城樂成縣。
┄┄┄┄┄┄┄┄┄┄┄┄┄┄┄┄┄┄┄┄┄┄┄┄┄┄┄┄┄┄┄
“任爾三路來,我只一路去!”劉胤從容不迫地在議事會上道。
晉軍兵分三路,那可是正中劉胤的下懷,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是劉胤一貫的戰術策略,如果司馬駿將二十五萬軍隊抱成一團的話,倒也是不好對付,但此刻司馬駿將二十五萬平分做三路,每一路都不超過十萬人,這無疑給了劉胤一個各個擊破的好機會。
莫非是司馬駿真的愚蠢至極,不知道分兵而進的危害?其實也不盡然,如果晉軍抱團進攻的話,效率會很差,而且對圍殲蜀軍沒有任何的幫助,蜀軍可以輕易地脫身避戰。
而兵分三路圍攻,不僅可以將蜀軍分割包圍,而且很輕易地就掐斷蜀軍的歸路,對將蜀軍徹底地殲滅在冀北地區創造機會。
這種兵分幾路的進攻方式,在三國時代似乎很流行,史上魏滅蜀之戰,晉滅吳之戰,都是兵分幾路而進的,魏滅蜀之戰,魏軍也是一樣的兵分三路,晉滅吳之戰,晉軍更是達到了五路之多,最終是結果輝煌。因為所攻擊的目標都是急所,所以守軍也必須分兵多路來防禦,至於想打集中兵力的戰術,對手也是困難重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雙方的力量過於懸殊,對手很難湊得起足夠的兵力來打圍殲之戰。
不過這對於劉胤來說,卻不是什麼難點,擁著後世先進的戰略思維,劉胤的戰略目光自然是遠勝這個時代的人,司馬駿必然會為他的狂傲恣意付出其應有的代價。(未完待續。。)
第932章 選擇打司馬駿的理由
針對晉軍兵分三路而進的特點,劉胤決定先打中路司馬駿所率的這一路晉軍。
劉胤剛一提出來這個方案,便遭到了羅憲的質疑,羅憲認為,司馬駿所率的這一路中軍,是晉軍的核心,也是人馬最為強壯的一支,由於他所處於中路,可以隨時得到兩翼的救援,如果蜀軍攻擊不利的話,很可能會陷入到敵人的反包圍之中。羅憲建議,如果要選擇一路來打的話,最好挑晉軍比較薄弱的一支下手,馬隆這一路有十萬人,也不好打,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的,是文鴦所率的這一支。
劉胤淡然一笑,成竹在胸地道:“咱們可不是老太太吃柿子專挑軟的捏,選擇打司馬駿這一路,倒是有幾個理由,第一,別看司馬駿身為主帥,論指揮水平和戰場上的臨機應變能力,卻是遠遠不及文鴦和馬隆的,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晉軍中路軍雖強,但只要在司馬駿的指揮下,就未必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第二,圍點必須有阻援,打司馬駿的同時,我已經安排好了東西兩面阻援的兵力,就算文鴦和馬隆聞訊趕來增援的話,也未必能輕易地靠近到司馬駿;第三,晉軍剛剛拿下信都,氣勢正旺,難免會心浮氣燥,認為我軍不堪一擊,我軍不打晉軍的偏師,專挑其主力來打,就是要給晉軍一個迎頭痛擊,挫一挫他們的銳氣。”
選擇司馬駿下手,是劉胤早就考慮好的,其實晉軍的三路人馬的兵力分配差不太多,東路是馬隆帶來的十萬青州兵,司馬駿不好拆分,仍舊由馬隆統領,中路八萬、西路七萬,幾乎沒什麼差距,不過在兵員的配置上,司馬駿的中路軍自然是優於其他兩路的,精兵勇將居多。
不過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以司馬駿的治軍能力,再好的軍隊在他的手中也只能是糟蹋浪費了。劉胤和司馬駿交過手,對於司馬駿的治軍水平和應變能力,劉胤確實是不敢恭維,當初號稱固若金湯的蒲津關被劉胤輕而易舉地拿下來,就足以證明司馬駿能力的高下了。
和司馬駿相比,他的兩位副手卻是兩位相當了得的大將,悍勇無雙的文鴦,智勇雙全的馬隆,都不是可以輕易能對付的主。十八歲的文鴦在淮南之戰中便有令人驚豔的表現,單槍匹馬七進七出,完全複製了趙子龍在子坂坡的神勇,就連司馬師都是因他而亡,可見文鴦之勇天下無人可出其右。
雖然事隔多年,但文鴦的鬥志絲毫未減,在和匈奴人的作戰中,文鴦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頑強地堅守在冀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戰績。
儘管大兵團作戰中個人的武力值並不能直接地影響戰局,但主將悍勇無畏,必定可以極大程度地激勵軍心士氣,文鴦的這一路人馬號稱是三路之中最弱的一支,但有文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晉軍的作戰能力,也並非是不可能。
與文鴦的悍勇相比,看起來儒雅文弱的馬隆卻是一位更加全面的將才,用三千五百勐士大破禿髮樹機能的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