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的失敗讓晉軍徹底地喪失了希望,整個蒲坂津的作戰任務由戰略進攻轉入了戰略防守。
不過對於這道黃河天險而言,晉軍雖然無法逾越,但蜀軍想要打過來,也絕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這點信心,當時防守蒲津關的胡奮還是有的。
但緊接著匈奴人的叛亂接踵而來,胡奮奉命趕回幷州平定叛亂,將蒲津關的防守重任,交給了汝陰王司馬駿。
司馬駿是司馬懿的第七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同父異母弟,當今天子司馬炎的叔父,司馬炎稱帝之後,封他為汝陰王,位高權重,也算得上是司馬家族中實權派的代表人物。
司馬駿雖然在司馬諸子中最小,但才華學識卻一點也不差,雖然比起司馬師司馬昭來不是一個級別的,但比司馬乾,司馬亮還是要強過許多,所以司馬炎在關鍵的時候,還是派司馬駿來擔任河東都督,負責河東兩郡和蒲坂津的防務。
胡奮北上幷州,還沒半個月就兵敗身死,整個幷州淪陷於匈奴人之手,而河東兩郡也首當其衝,成為了匈奴人南下侵擾的目標。
司馬駿在這種情況下,出任的河東都督,堪稱是臨危受命,而現在全國的整個戰局緊張,司馬炎能派給的他的人馬,也極為地有限,原來蒲坂津的駐軍有五萬人,渡河作戰傷損了不少,胡奮走的時候也帶走了一部分,雖然司馬駿到任之時也不是一個人來的,但整個河東郡的人馬加起來,也不過三萬之眾。
這點兵馬,如果分散到河東平陽二郡去,確實顯得太過單薄,應對匈奴人進攻也顯得力不從心,所以司馬駿乾脆放棄了平陽河東二郡的防守,將平陽安邑兩座郡城連同幾十座縣城統統地扔給了匈奴人,自己將三萬兵馬全部收縮起來,堅守蒲津關。
蒲津關地勢險要,背倚黃河,南北兩山相夾,是天然的險阻關隘,司馬駿在蒲坂周圍十里之內依險要構築防禦工事,以阻擋匈奴人的進攻。
匈奴人輕取河東二郡之後,自然也將目光投向了蒲坂,只要能拿下蒲津關,就等於開啟了另一扇的門,為匈奴人跨越黃河進軍關中創造在了條件。
當然現在匈奴人還沒有那個力量去進攻關中,首先強渡黃河就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晉軍兩次試圖渡河,集中了大量的船隻和人馬,都未能成功,匈奴人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只會騎馬射箭,想要渡河,試比登天。
不過就算現在匈奴人就算有能力渡河,也不可能去嘗試,因為現在的匈奴人的戰略重點,還維持在河東河北一帶,晉國依然是他們最大的敵人,只有攻下洛陽,打敗晉國,匈奴人才有繼續向外擴張的打算。
但就算匈奴人沒有渡河打算,拿下蒲坂來,也就是為了消滅河東境內最後的一支晉軍,畢竟司馬駿的這一支軍隊呆在那兒,對匈奴人控制河東是一個極不穩定的因素。
劉淵委任大將呼延攸為河東太守,率兵五萬去攻打蒲津關。
呼延攸到達安邑之後,就率兵幾次圍攻蒲津關,司馬駿依仗著險要的關隘,長期堅守,確保蒲津關不失。
司馬駿守蒲津關兩年,這仗就打了兩年,雖然晉軍的人數從三萬人降到了兩萬多人,但始終也沒有動搖司馬駿堅守蒲津關的決心。
蒲津關守衛戰,打得也十分的艱苦,呼延攸幾次強攻未果,就採用的長期圍困的戰術,蒲津關雖然地形複雜地勢險要,但整體而言,太過狹隘,呼延攸正是利用這一點,掐斷他們的糧道,逼迫司馬駿投降。
不過做為河東第一要塞,蒲津關自然是糧草充盈的,堅守兩年絲毫沒有問題,呼延攸的計劃沒有奏效。
呼延攸最終放棄了攻打蒲津關,因為他接到了劉淵的命令,率軍向晉陽撤退,因為上黨之戰失敗的緣故,劉淵也不得不調整戰略佈署,將分散在各地的匈奴人集中到晉陽來,欲與晉蜀軍隊在晉陽決一死戰。
所以整個河東地區就成了一座座的空城,劉胤從谷遠翻越太嶽山進入河東之後,不費吹灰之力地拿下了平陽和安邑。
按理說,想要和晉軍兩路夾擊,攻打晉陽,此刻正是劉胤進軍的最好時機,不過,劉胤並沒有向北進軍的打算,佔領安邑之後,劉胤親自率軍望西南行來,劍指蒲津關。(未完待續。)
第848章 借道
ps:今天有事,回來晚了,稍後會更正,大約在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