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梅依然是一件淡得素雅的長袍坎肩,沒有過多的繡花和裝飾,頭上大髻的簪花小巧精緻。看著那些塗脂抹粉的女人們,她突然覺得自己真的越來越不像個皇家格格了。
皇城裡的格格們也是分門分派的,朝堂上政見不同而燃起的對抗火焰會一直延燒到後堂的女眷們身上。她敏梅因為長在慈寧宮,沒有父母在朝,當年兄弟尚幼,所以她是被排斥在那些群體之外的。為這些曾經她惱過,可是現在看起來卻覺得那樣的可笑。她何苦與她們同流俗套呢?
皇帝帶著皇后東珠,皇貴妃仙蕊,還是新晉的榮妃其其格和太皇太后坐在高臺的圓桌上,同桌的還有皇帝的三兄弟,裕親王福全,恭親王常寧和純親王隆禧。那本應該是屬於他們的家宴。
太皇太后招人給敏梅傳話,讓她和允承到高臺上同桌。她吃了一驚,心裡即使不情願,卻也只能硬著頭皮和允承一起登上了高臺。
待他們姐弟一一行過禮後,她被安排坐在主位右手邊,允承和男人們坐在左手邊。隆禧還沒有成親所以是單獨來的,常寧今天也沒有帶著府裡的女眷來赴宴,和敏梅挨著坐的是福全的福晉燕雨。敏梅抬頭看了一眼坐在皇后旁邊一臉平淡的皇貴妃仙蕊,還有身邊雍容華貴的燕雨,心裡不禁感慨她們三個曾經是那樣親密的朋友,如今卻只剩下彼此間的謙恭客氣。看著桌上的乞巧果子,她記得有一年的七夕,三個人在這乞巧果子裡包了銅錢,針和棗子。據聞這一天吃到銅錢的必將一生富貴,吃到針的會有一雙巧手,吃到棗兒的會早日找到良人。敏梅吃的是棗,她當時高興得手舞足蹈,少女心中早有了良人,想著她能早日嫁到常寧府裡她就雀躍不已。仙蕊吃到的是銅錢,而燕雨的嘴差點讓針給扎破。最終情同姐妹的三個人卻因為造化弄人嫁給了這天家的三兄弟,外人看來不知道是多大的福分,可是是喜是悲,大概只有自己心知肚明吧。
允承始終僵直著身子,敏梅看了覺得心疼不已。可是她知道這場晚宴或者就是為了允承而準備的。皇帝在試探,試探允承,也試探其其格。
她為這兩個人擔心著,畢竟年輕,若是稍有不慎表露了不該有的情緒,她不知道皇帝會做出什麼來。他要的是自己身邊人絕對的忠誠,容不得半分虛假。
這是其其格入宮以來,她第一次看見她。紅色的精鍛製成的旗裝包裹住她年輕曼妙的身子,金花珠簪插在頭上,富貴是很富貴,可是卻少了生動。她臉上的那些稚氣天真消失得乾乾淨淨,冷疏的面頰上看不出半點喜怒。因為品階的原因,她恭敬的列坐在皇后和皇貴妃之後,敏梅想起第一次見她時自己覺得她像是一尊瓷娃娃一般,那時是靈動的瓷娃娃,而此刻她依然美的驚人卻只是失了靈魂的瓷娃娃。她凝結的表情只有在皇帝犀利的目光投向自己和允承之外的時候才稍有鬆動,一直繃直的身子讓她看起來那樣的無措和無奈。不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她就變得如此陌生了。這高牆之後到底有著什麼的魔力能如此摧殘一個女子的青春美好。
太皇太后依然故我的疼著敏梅,席間沒有照顧到自己貴為天子的孫子和孫媳婦,只是一個勁的要奴才們幫襯著往敏梅的碗裡夾菜。敏梅微微笑著,她心裡清楚皇奶奶是要讓她覺得自己備受榮寵,是要讓她和允承不會心有不甘,皇奶奶的溫暖也是有條件的,若是觸及她的底線她不會比皇帝仁慈多少。
偶爾接觸到和她對面坐著的常寧的目光,她很自然的對視,然後微笑,再若無其事的調轉眼神,等過了這個盛暑,她就會離開了,她和這個男人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過往,抹也抹不去,忘也忘不了,而她並不打算把記得他的時光都浪費在怨恨和遺憾裡。
正文 第二十六節 七夕(二)
待到晚膳結束,敏梅才鬆了口氣,幸好什麼也沒發生,敏梅和允承表現得比她想象的要好。她拖了個故,帶著允承離了席。那是人家的家庭聚會,她和允承夾在中間算什麼,高臺上俯瞰下面女眷投來的妒恨眼光,她抿了抿唇,有些幼稚的仰高了下巴。
允承被一些從前同在宮裡當差的御前侍衛拉走,她一個人在遠離喧鬧的涼亭裡,席間常寧緊隨不放的眼神讓她喘不過氣。抬頭,看著天上,這一晚的月色並不明朗,午後的那場雨沒有帶走密佈的雲層。偶爾有幾顆星星露個小臉,卻無法看得真切。
牛郎織女今夜真能得以相見?她微微笑了,或者這雲朵就是為了給他們遮蔽出一個私人的空間,讓他們得以說說情話,敘敘相思吧。
素手纖纖搭上她的肩膀。她側過頭,微微訝異,福身要行禮卻被仙蕊拉住了。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