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帶著索朗白瑪、拉姆和布日娜,但在高原做那個事情,還是很耗費體力的,楊猛往日雄風不在了,十幾二十分鐘的高頻率動作就會讓人缺氧,不盡興是楊猛對藏邊最貼切的評價。
身在阿里的楊猛,完完全全成了索朗白瑪三女汲水的水井,不經意的幾次釋放,卻讓三女都有了身孕,孕期之初最是緊要,三女稀裡糊塗的有了,楊猛只能在阿里做苦行僧了。
每日裡騎著牛王帶著獒王驢子,在駐地周邊遊獵,就成了楊猛最主要的消遣活動。
閒著也是閒著,楊猛除了遊獵,也沒放棄對睚眥的特訓,韋駝子組織的藏軍,楊猛也從裡面挑了一千多好手,跟著睚眥一起訓練。
復興團這樣的組織,初期的發展,是最順利的,一旦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戰爭的洗禮了,三個月十萬壯丁,復興團的擴張已經到了極限。
復興團籠絡印度百姓的手段,也簡單的令人髮指,幾兩銀子一袋糧食,基本就能換來老百姓的忠誠。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朝代,搶佔生存資源,都是百姓暴動的主要原因,復興團做的雖說不多,做的雖說簡單,但這樣的法子恰恰能抓住老百姓的心思。
鞏固地盤,復興團或許會忘記,但楊猛是不會忘記的,但印度的地主貴族們控制的地盤,終不是平原的產糧區,復興團控制的大多是更為荒僻的地區,三個月的發展,復興團手裡掌握的地盤,也僅僅只能養活兩三萬的軍隊。
這裡的兩三萬,指的是用土地的租稅常年養著的軍隊,復興團想要維持十萬人的規模,只能不斷的劫掠再劫掠,不然一旦斷了糧,那這支大軍,也只能無奈的解散了。
復興團的規模越大,引起的動靜也就越大,由於不是英屬的殖民地,再加上英吉利人的注意力,現在全放在鞏固英屬印度方面,所以第一時間偵知復興團存在的,並不是英吉利人,而是印度的地主和貴族們。
有些矛盾是不可調和,復興團的成員,大多都是無產無業的苦哈哈,與英吉利人相比,復興團對印度地主和貴族們的威脅要大很多。
戰爭爆發的很倉促,復興團的精銳劫掠隊,遭到了印度地主、貴族軍團的阻擊,雖說劫掠隊安然的退了下來,可復興團面臨的局勢,卻急轉直下,想要繼續掠奪糧食財物,只能透過大規模的戰爭了。
再腐朽的國家和民族,都不缺乏曇花一現的智慧和武力,印度保留地的這些地主貴族,其中也有與英吉利人鬥爭過的高人,復興團與英吉利軍團相比,差了不止一籌兩籌。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支幾萬人的對手,就被印度的地主和貴族們建了起來,初期的幾次交鋒,復興團總是吃虧,這對楊猛來說,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印度不是楊猛的地盤,印度的百姓也不是楊家的子民,復興團的地盤也只能養活兩三萬人,接下來該怎麼做,楊猛清楚的很,無非是實戰練兵而已。
復興團軍隊的操練,也簡單的很,無非是教他們如何打槍而已,剩下的就只是實戰了,十萬選兩三萬,想必很短的一段時間,復興團就能有真正的戰力了。
印度的戰爭開始了,也到了韋駝子的新軍,退出印度的時候了,復興團的開局很不錯,十萬壯丁,再加上幾萬火器,對抗印度保留地的地主貴族軍團,應該還是綽綽有餘的,他們想要戰果,只要付出一定的死傷就可以了。
印度起了戰火,這事兒就瞞不住了,英吉利人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很不妙的東西,這個復興團,就跟殖民地的暴亂團體一樣,是實實在在的反對派,現在正是英吉利在印度最為虛弱的時候,保住印度,才是英吉利人的第一想法,這個所謂的復興團,就成了英吉利的眼中釘肉中刺。(未完待續。。)
第四百三十六章 自己人不打自己人
復興團這樣的團體,若是英吉利人提早偵知,只會毫不猶豫的打壓,但緬甸的一場打敗仗,讓英吉利人錯過了這個機會,面對挾眾幾十萬,軍隊十多萬的復興團,現在的英吉利統治者,也只能徒呼奈何。
六萬,是整個印度守軍九成九的實力,緬甸一戰,英吉利所屬的印度軍團,算是全軍覆沒了,新招的印度兵,要戰力沒戰力,要武器沒武器,現在把他們派上戰場,一多半的人,會現場叛逃的。
打壓復興團,又是刻不容緩的,印度的地主貴族,雖說也不是與英吉利穿一條褲子的,但見多識廣的英吉利統治者,自然知道哪頭輕哪頭重。
扶持印度的地主貴族,消滅復興團這麼一個極端反動的存在,才是英吉利最正確的選擇,扶持,也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