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了安排,一旦洋人開始挑釁,讓林吉李殘餘的人馬到港島周邊攪局。
到時候,御晦、剿匪,二者合一,咱們若是能奪下港島,就將那邊的洋人從老到小全數誅絕,那大戰也就不可避免了。
咱們本土作戰,以逸待勞,即使沿海的戰事不利,也能退居內陸繼續作戰,而英吉利等國,想要維持規模龐大的海上運輸線,勢必是個極重的負擔。
一旦開戰,就要全線開戰,打咱們就要打國戰,無論是英吉利還是法蘭西,都很難支撐這樣的大戰,待到他們財政崩潰的那一刻,戰爭對咱們來說,才剛剛開始。”
楊猛的計策,是極為陰毒的,列強初期的挑釁或是威脅作戰,參戰的人員,絕對多不了,一旦戰敗,列強就會罷手,但戰爭可不是說打就打說停就停的,屠殺英吉利在港島的人口,就是楊猛挑起大戰的由頭。
林吉李是太平軍所屬,英吉利與太平軍之間的關係,也是不清不楚的,即使是屠殺,這藉口也很好找,到時候往太平軍身上一推,大清也是可以一乾二淨的,那真正挑起戰事的責任,還是要歸咎於列強發起的小規模戰爭。
只要戰爭初期有了正義的由頭,之後的戰局怎麼樣,戰爭的手段多麼下作,都是無關緊要的東西。
看一場戰爭,首先看的是發起的原因,最後看的是戰爭的結果,至於戰爭的過程,除了各國的軍隊,又有多少人會關注呢?
戰爭的過程,在楊猛看來無非是勝利者歌功頌德,失敗者博得同情的資料而已,無關緊要的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