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的時間,緬軍仍舊停留在暹羅邊境附近,周圍幾百裡的地域之內,除了緬軍,就是山裡的野獸了,暹羅人活下來的不多。
戰爭也最能檢驗一個人的適應能力,喬孤乃適應了,可他手下的傈僳族戰士,卻只剩了一千多人,其餘那些不是戰死了,而是不適合大規模的殺戮,解下了武器,成了隨軍的民夫。
隨著手下人越來越多,喬孤乃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但是,他知道有一個人,自己是不能得罪的,那就是坐鎮勐臘的楊三爺。
望著富得流油的緬軍,喬孤乃的心裡也長滿了野草,一份書信也就跟著山猴子,到了勐臘,到了楊猛的手裡。
“嗯!喬孤乃的眼光不錯,知道為自己謀福利了,他遷移的那些人口,正好當做轉運財富的苦力,計長,你說這事兒咱們允是不允?”
“當允!”
“呵呵……你小子收了喬孤乃不少東西吧?記得六四分賬!
告訴喬孤乃,可以這麼做,但老子的駁船也不是白用的,二八分賬,咱們只要兩成的金銀,其餘的全歸喬孤乃所有。”
喬孤乃的謀劃很簡單,上書緬王,自己一邊遷移人口,一邊讓遷移的這些人,做轉運的民夫,這樣他就可以在海量的財富之中,肆無忌憚的揩油了。
現在緬甸上下關注的都是戰局,只有少數人的目光留在財物之上,這無疑是個發財的良機,但喬孤乃能揩油是不假,但轉運到自己的地盤,楊猛的駁船是少不了的,他的書信,就是來請求駁船的使用權。(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九章 滅族大戰(中)
喬孤乃,在楊猛的眼中,只是個底層廝混的小人物而已,站隊是他最主要的任務,站對了升官發財,站錯了闔族俱亡。
夾在楊猛和緬王之間,喬孤乃只有一個選擇,現在選擇楊猛無疑是正確的,至於以後還要看利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不存在好惡,只是利益而已,利益夠了可以背叛盟友,利益不夠,就只有堅貞不屈了。
有了楊猛的幫助,越來越多的駁船船隊,開始加入下緬甸人口遷移的行列,這事兒在緬王那裡也說的過去,只因為這些駁船船隊,才是支撐緬王雄心的基礎。
這些船隊,給緬王帶來了足以支撐十萬大軍一年的糧食,喬孤乃租借這些駁船,對緬王來說也有極大的好處,下緬甸的人口,沒運來一萬總有幾千壯丁,這些人是什麼,這些人是種糧的農夫,是採礦的礦工,也是打仗計程車兵。
緬王之前可能意識不到人口的重要性,但現在的緬甸舉國一心,即使不是一心,也得強迫著自己與國同心,暹羅人的入侵,對緬甸人來說不算什麼,可屠殺緬甸的百姓,焚燒緬甸的王城,這就是不死不休的號角。
對於暹羅人,緬甸人從來沒有怕過,歷次的緬泰戰爭,多半是緬甸欺負暹羅,這次的大逆轉,很多人接受不了,很多緬甸的高層接受不了,屠殺百姓,緬甸的高層還能接受,可屠殺貴族,焚燒寺院、焚燒王城,就是很難接受的事情了。
暹羅王遇刺。這場戰爭對暹羅來說就是復仇之戰。可復仇只能加重仇恨。在仇恨驅使下的戰爭,是毫無理性的戰爭,暹羅人在緬甸做的,比起緬甸人在暹羅做的,可以算是善舉,畢竟暹羅人還是放掉了逃難的緬甸人的。
緬軍反攻暹羅,可不是這個樣子的,不過三萬的隊伍。只分了兩隊,一隊進攻一隊殿後,打到一定的距離,前鋒部隊就會調頭,與殿後的部隊一起,掃滅所有的暹羅村寨。
緬軍雖說進攻的不快,但屠殺的乾淨,除了少數逃入山林的暹羅人,緬軍過境的地方,幾乎沒有活著的暹羅人。
一寸寸的殺戮、掠奪。讓緬甸的軍隊也在慢慢的壯大,雖說緬王下令。屠戮一切暹羅人,但暹羅境內,也有與緬甸同源的族群,加入軍隊,幫助緬軍攻打暹羅,這是這些人唯一的活路。
不僅是精壯的男丁需要參戰,老人、孩子、婦女,都要參戰,殺夠一定數目的人,這些老弱婦孺才有機會,加入遷移的陣營。
這裡面也有楊猛的功勞,三萬緬軍,相對於整個暹羅來說,還是太少,這樣的政策慢慢執行下去,就會讓進攻的緬軍不斷擴大規模。
如今是緬族的人可以參軍,隨著戰事的不斷擴大,泰族的人,也會成為緬軍之中的一員,對泰族的人來說,國家與屠刀,這兩者很好選擇。
對領軍的緬軍將領來說,戰功與財富,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這個政策一旦施行,緬軍的將領們嚐到了甜頭,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妥協,什麼緬族、泰族,有的時候,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