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四十九章 百年修來同船渡

“嗚!”

一聲汽笛,在大營路段停了十幾個小時的鉗夾車終於緩緩地起動了。鐵路兩旁,包教授、曹廣山、李青山、張和平等人向著火車頻頻揮手。而在鉗夾車上,那個剛剛修復好的支臂旁邊,立著兩個年輕的身影,也在向車下的人揮動著手臂。

機械部的領導在聽取了李國興的彙報之後,批准了他們冒險發車的方案。當然,作出這個決定也並非完全是草率的。在此之前,機械部已經與通原鍋爐廠取得了聯絡,確認李青山、杜曉迪等人都是非常優秀的焊工,他們焊出來的工件在平時幾乎是可以免檢的。如果在這次焊接中沒有出現什麼意外情況,則可以有很大的把握相信他們的焊接質量。

機械部方面同意立即發車,很大程度上是考慮到鐵路部門的要求。綜合蔡興泉、曹廣山等人的彙報,這一次的鉗夾車事故,已經基本可以歸結為鐵路方面的責任了。當然,鉗夾車鋼板的軋製缺陷是不是應當再追溯為鋼廠的責任,又另當別論。所以,本次事故造成的斷路損失,自然就是應當由鐵路部門來承擔的。但機械部、電力部並不會因此而不考慮鐵道部的感受,在明明能夠提前解除線路阻塞的情況下,他們花上一天一夜時間去等待做一次探傷檢測,未免太不通情理。

部委之間是不可能得理不饒人的,相反,大家還應當互相照顧,以便日後能夠開展更多的合作。想想看,運完這次大定子,以後還有沒有其他的大件要運呢?如果這一次把雙方的關係弄得太僵,以後鐵路部門隨便在哪刁難一下,就足夠讓機械、電力這些部門欲哭無淚了。

李國興彙報說他們已經制訂了一個幾乎是萬全的運輸方案,即便在運輸過程中焊接點再次出現問題,他們也能夠及時提出預警,充其量就是換個地方再停一次車而已。有了這樣的把握,機械部便下了決心,同意鉗夾車開動,並電告負責探傷的專家組抓緊時間攜帶探傷裝置到離鉗夾車最近的鐵路大站去等待,準備補做探傷檢測。

一開始,李青山主動表示願意呆在鉗夾車上監視焊點的狀況,但後來這個任務卻落到了杜曉迪的身上。杜曉迪告訴李國興、馮嘯辰他們,說李青山年事已高,腰和腿過去都受過傷,一到陰雨天氣就會發作,不能受風。而呆在鉗夾車上監視焊點是露天作業,而且還是在開動著的火車上,即便是速度不快,持續地這樣吹風也是不行的。

聽說這個情況,李國興、馮嘯辰等人也就不敢再讓李青山上車了,於是這項工作就交給了杜曉迪。

高黎謙和劉雄二人倒也有意替師傅效勞,不願意讓小師妹去吃這個苦。無奈李青山覺得他們倆的技術還不過關,又不如杜曉迪那樣心細。如果讓他們去押車,恐怕不一定能夠及時判斷出焊接部件內部的結構變化,有可能會貽誤時機。

與300多噸的大定子為伴,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一旦出點疏漏,後果就會不堪設想。雖說杜曉迪是個女孩子,並不適合承擔這樣辛苦的工作,但實在是沒有其他人能夠代替她了。

除了李青山和他的徒弟之外,其他參加搶險的電焊工們連自告奮勇的資格都沒有。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這些人平素都自詡電焊技術高超,但與李青山他們一比,才知道自己過去那點技術根本拿不出手。至於說跟在車上監視焊點變化,該怎麼做大家都不清楚,就算有些憐香惜玉之心,也沒法去替杜曉迪受這份苦。

確定了馬上發車之後,接下來就是安排大家的行程。龍山電機廠的各位以及商敬倫、李國興他們自然是照常返回鉗夾車上加掛的客車車廂,隨車出發。包教授這些人則由田興幫助改簽了車票,坐後面的火車繼續自己的行程。田興承諾會讓後面的幾趟列車在這裡臨時停靠,讓大家上車。正如張和平向大家承諾的那樣,田興給所有的人都免費升格了座位,讓他們在後續的行程中能夠享受到臥鋪待遇。

馮嘯辰主動提出留下,陪杜曉迪一同守在鉗夾車上。歐桂生等人哪會讓他呆在車廂外,紛紛表示自己可以在外面陪杜曉迪一同看守焊好的支臂,馮處長最好還是等後面的客車回京,或者到加掛的臥鋪車廂去休息。馮嘯辰呵呵一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在運輸過程中真的出現了險情,有誰比他更適合做現場決策?

他的原話當然說得比這要委婉一些,但卻是一個致命的問題:歐桂生懂一些技術,但遇到大事絕對沒有做主的膽量;李國興有權做主,可他的歲數和職位都比馮嘯辰更不適合呆在車廂外面;至於商敬倫,倒是年富力強,無奈他真的不懂機械,到時候稍一猶豫,可能就會錯過搶險的機會。

透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