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接濟,才由西安轉鄭州,於1927年7月11日抵達漢口。
滬州順慶起義,是國共合作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幫助國民黨組建左派軍隊的一次重大行動。在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下,堅持戰鬥167天,為北伐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重慶“三·三一”慘案以後,特別是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的滬州守城戰,實際上具有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反革命屠殺的性質。當時的輿論稱滬順起義“因此而驚破武人之迷夢,喚醒群眾之覺悟,影響川局,關係至巨。功之大小,應不能以成敗論也”。
第四章南昌起義的參謀長
第一節待命武漢
1927年7月11日,劉伯承經陝西、河南,輾轉來到武漢。在他臨時下榻的漢口大智門國民黨四川省黨部辦事處,車水馬龍,賓來客往。其中有川軍的袍澤故舊,有武漢的黨政軍要人;有左派,也有右派;有共產黨人,也有蔣介石、汪精衛的說客。據7月12日武漢《民國日報》報道:“劉氏為川中革命軍事領袖,此來對於川省今後軍事,必有偉大之計劃。劉抵漢後,各地同志赴寓所慰問者,絡繹不絕,劉身御藍布長衫,態度和藹可親。聞劉氏擬於日內親向中央報告死守滬州經過及出川情形,並聞劉氏對於川事,亦將向中央有所建議雲。”這裡所說的“中央”,係指武漢國民黨中央黨部和武漢國民政府。劉伯承向“中央”彙報後,只得到“軍委會”一番空洞的“嘉獎”。耳聞目睹,英、美軍艦侵入長江者已100多艘,對武漢政府施加強大壓力;蔣介石與馮玉祥在徐州會晤後,寧漢合流的趨勢一天比一天明顯。他感到武漢的情況也越來越不對頭。汪精衛主張分共,第三十五軍軍長何鍵將在武漢捕殺共產黨的風聲,越來越緊。眼看血雨腥風就要降臨武漢城頭。兼有國民黨黨籍和共產黨黨籍的跨黨分子,都面臨著一種抉擇:向左還是向右?
是繼續堅持革命,還是與蔣介石、汪精衛同流合汙?留在共產黨內,還是留在國民黨內?劉伯承密切注視著局勢的發展;思考著自己應走的道路。
為求得對於局勢的透徹瞭解,他偕參謀長韓百誠去拜訪吳玉章。吳玉章當時是武漢國民政府五人行動委員會委員之一。在國民政府的辦公室,劉伯承與自己的入黨介紹人促膝長談。吳玉章告訴他,鑑於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領導已陷入破產,根據第三國際的指示,撤銷了陳獨秀的總書記職務,改組了中央領導,指定張國燾、周恩來、李維漢、張太雷、李立三等5人組成臨時中央常務委員會,領導今後的鬥爭。至於國民黨內,雖然宋慶齡等左派力主遵行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但在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的威脅利誘下,武漢方面的右翼軍人殺機漸露,汪精衛集團的叛變恐怕為期不遠,要做好應變的準備。
中共中央一直關注著四川的革命鬥爭。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周恩來得知劉伯承已到武漢,即召集他和吳玉章、黃慕顏、李嘉仲等座談,聽取他們對時局的看法和意見。黃慕顏提出,在目前國共兩黨的聯合戰線瀕於破裂的情況下,可將共產黨所掌握的武裝西退四川,徐作良圖。周恩來明確表示這種做法不妥。他在深入分析了當前革命正處於轉折關頭的形勢後指出,中國現階段的革命運動是廣大人民群眾的事業,目的在於求得中國之自由平等,任務在於推翻國內封建軍閥的統治,打倒國際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目前革命勢力雖有分化,但革命洪流不可阻擋,終會浩蕩前進,共產黨人不達此目的,誓不終止。革命的武裝要向基礎較好的廣東發展,西退四川是沒有出路的。
四川的封建軍閥力量強大,而且日益反動。重慶“三·三一”慘案和瀘順起義的失敗就是明證。現在我們一遇挫折,怎能反而退依本欲打倒的物件呢?
一席話說得大家豁然開朗,劉伯承對周恩來更是肅然起敬。
7月16日,傳來了武漢國民黨秘密召開“分共”會議的訊息,兼有共產黨黨籍的吳玉章等國民黨中央委員,均被排斥不得參加。在汪精衛主持下透過了“分共”的決議案。至此,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便以蔣介石和汪精衛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的叛變而告結束。
劉伯承心中有底,遇變不驚。他杜門謝客,深居簡出,聽候黨的召喚。
他的公開身份是武漢政府委任的暫編第十五軍軍氏。安全是不成問題的。這期間,有人勸他回川,與四川軍閥合作,將來或可跨州連郡,雄踞一方;汪蔣派來的說客,各為其主拉他入夥,說憑他的軍事才幹,高官厚祿真如探囊取物。對於這些來客,劉伯承虛與委蛇,以久戰之後,身體疲憊,急需休養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