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將成為擁有超過200萬港元身家的富翁!

而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如此大批次地產出富豪,與馬雲“財散人聚”的理念有直接關係。正如阿里巴巴獨立董事、蒙牛董事長牛根生所言,“馬雲財散人聚的能力不比我老牛差,我是阿里巴巴薪酬委員會的主席,我發現馬雲大手筆分錢的能力非常強。這就是他的分享能力,所以—財散就能人聚。”對於精英,馬雲更是不惜血本。阿里巴巴一上市,加盟阿里巴巴僅一年,依靠馬雲分享的1。06%的股份,衛哲就坐擁了14億港元財富。

歲月如歌,光陰似箭。從1999年阿里巴巴在杭州成立,到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整整歷經“八年抗戰”。8年來,馬雲一直稱自己是“丐幫幫主”。當阿里巴巴還沒有上市時,百度、騰訊等網際網路上市公司員工以百萬論身家,阿里巴巴的員工只有羨慕的份兒。那時,阿里巴巴的客戶也都是中小企業,在百度上買搜尋服務都覺得貴,更別說傳統的打廣告了。從那時起,馬雲就說,“阿里巴巴是窮人為窮人服務”。的確,作為“中小企業的救贖者”,阿里巴巴自己那時也是個“窮孩子”。

無數個場合,馬雲在談及個人股份時都是那句老生常談的話:“從第一天開始,我就沒想過用控股的方式控制,也不想以自己一個人去控制別人,這個公司需要把股權分散。這樣,其他股東和員工才更有信心和幹勁。”

馬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百度赴美上市上演前臺小姐也成為百萬富翁的“一夜暴富”神話後,阿里巴巴以一個更加龐大的批次富翁製造計劃,向世人證明:背靠中國這個“世界工廠”而成長、壯大的阿里巴巴,更是批次製造百萬富翁的“中國工廠”。

阿里巴巴致力於電子商務生態鏈建設

衛哲走勢:阿里巴巴致力於電子商務生態鏈建設

為了上市,阿里巴巴集團不斷引進了各種跨國企業高管與各界名人,衛哲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

衛哲,1970年生於上海,1993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進入上海萬國證券公司。歷任萬國證券資產管理總部副總經理,普華永道(PWC)高階經理,東方證券投資銀行總部總經理。

2000年出任百安居(中國區)執行副總裁兼財務總監。2002年出任百安居(中國區)總裁,成為最年輕的世界500強中國區總裁。被評為“2004年度中國七大零售人物”和“2005年度中國零售業十大風雲人物”。

2006年11月,衛哲加盟阿里巴巴,出任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兼阿里巴巴B2B總裁。

正如媒體評價的那樣—衛哲在阿里巴巴的走勢,成為阿里巴巴未來發展戰略的直接體現。隨之而來除了圍繞這樣一個人的光環,還有他開展的一系列動作:2007年,阿里巴巴進入日本,並將中國香港的分支功能從財務中心升級到運營中心;2007年年底到2008年年初以來,阿里巴巴B2B一直高速擴張,試圖為境內外資本方樹立規模化印象。2007年1月4日,阿里巴巴成都分公司成立;隨後北京、天津、石家莊三地客戶服務與體驗中心運轉;7月19日,阿里巴巴落戶重慶。2007年年底前,分公司數量新增至10個。透過引入連鎖零售業的複製模式,大大增加了分支機構數量,而此前8年,它的分公司數量僅15個,且集中於沿海地帶。

事實上,早在2007年4月,衛哲就已經為阿里巴巴的上市完成了組織與管理架構的變革。一方面,將業務依據產品線劃分為B2B、C2C(淘寶)、支付寶、阿里軟體4大公司,獨立核算。“公司規模擴大,原有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需要進一步扁平化。”

而另一方面,圍繞著阿里巴巴的戰略發展,監督員工的招聘和管理,確保公司的快速、健康發展。這其中包括制定B2B業務發展的戰略方向,為積累網站的人氣而不斷創新,研究公司如何能夠更有效地滲透電子商務市場,以及不斷改善交易流程。

就在選擇阿里巴巴時,衛哲曾經這樣說過,“我想,明天阿里巴巴B2B市值一定超過我原來服務的500強企業。另外,從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可以看到電子商務進入一個最黃金的增長時期。所以不單要看重行業,也要選對企業。首先要選對行業,再選擇一個優秀的企業和優秀的團隊”。

“你必須融會貫通。”而阿里巴巴的上市,和衛哲之前的管理經驗及其融會貫通存有極大關係,也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換工作在為自己補短板,同時我在跨國公司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