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寫道:“莊子‘逍遙遊’有云:”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裡,未有知其修也。‘又云:“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是故本派武功,以積蓄內力為第一要義。內力既厚,天下武功無不為我所用,猶之北冥,大舟小舟無不載,大魚小魚無不容。是故內力為本,招數為末。以下諸圖,務須用心修習。”
我讚道:“神仙姊姊這段話說得再也明白不過了。”再想:“這北冥神功是修積內力的功夫,學了自然絲毫無礙。”左手慢慢展開帛卷,突然間“啊”的一聲,心中怦怦亂跳,霎時間面紅耳赤,全身發燒。
但見帛捲上赫然出現一個橫臥的裸女畫像,全身一絲不掛,面貌竟與那玉像一般無異。但見畫中裸女嫣然微笑,眉梢眼角,唇邊頰上,盡是妖媚,比之那玉像的莊嚴寶相,容貌雖似,神情卻是大異。我似乎聽到自己一顆心撲通、撲通的跳動之聲,斜眼偷看那裸女身子時,只見有一條綠色細線起自左肩,橫至頸下,斜行而至右|乳。他看到畫中裸女椒|乳墳起,心中大動,見綠線通至腋下,延至右臂,經手腕至右手大拇指而止。他越看越寬心,心另一條綠線卻是至頸口向下延伸,經肚腹不住向下,至離肚臍數分處而止。我凝目看手臂上那條綠線時,見線旁以細字注滿了“雲門”、“中府”、“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大淵”、“魚際”等字樣,至拇指的“少商”而止。我平時看多了武俠小說,知道“雲門”、“中府”等等都是人身的|穴道名稱。
當下將帛卷又展開少些,見下面的字是:“北冥神功系引世人之內力而為我有。北冥大水,非由自生。語云:百川匯海,大海之水以容百川而得。汪洋巨浸,端在積聚。此‘手太陰肺經’為北冥神功之第一課。”下面寫的是這門功夫的詳細練法。
最後寫道:“世人練功,皆自雲門而至少商,我逍遙派則反其道而行之,自少商而至雲門,拇指與人相接,彼之內力即入我身,貯於雲門等諸|穴。然敵之內力若勝於我,則海水倒灌而入江河,兇險莫甚,慎之,慎之。本派旁支,未窺要道,惟能消敵內力,不能引而為我用,猶日取千金而復棄之於地,暴殄珍物,殊可哂也。”
我長嘆一聲:“神仙姊姊這個比喻說得甚好,百川匯海,是百川自行流入大海,並不是大海去強搶百川之水。借力打力,實在是不錯的選擇,對於我這種沒有武學根基的人最好不過了!”
再展帛卷,長卷上源源皆是裸女畫像,或立或臥,或現前胸,或見後背,人像的面容都是一般,但或喜或愁,或含情凝眸,或輕嗔薄怒,神情各異。一共有三六幅影象,每幅像上均有顏色細線,註明|穴道部位及練功法訣。帛卷盡處題著“凌波微步”四字,其後繪的是無數足印,註明“婦妹”、“無妄”等等字樣,盡是易經中的方位。我前幾日還正全心全意的鑽研易經,一見到這些名稱,登時精神大振,便似遇到故交良友一般。只見足印密密麻麻,不知有幾千百個,自一個足印至另一個足印均有綠線貫串,線上繪有箭頭,料是一套繁複的步法。最後寫著一行字道:“猝遇強敵,以此保身,更積內力,再取敵命。”
我心道:“這就是段譽日後的逃命法寶,太好了!我拿了,段譽豈非要死路一條,管他呢?先保住自己先。”
卷好帛卷,朝午晚三次練功,一定遵從。我見左側有個月洞門,緩步走了進去,門旁壁上鑿著四字:“琅擐(‘扌’為‘女’)福地”。想起神仙姊姊寫在帛卷外的字,心道:“原來‘琅擐(’扌‘為’女‘)福地’便在這裡。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學典籍,盡集於斯。天助我也。”於是秉燭走進月洞門內。
一踏進門,舉目四望,登時吁了口長氣,大為寬心,原來這“琅擐(‘扌’為‘女’)福地”是個極大的石洞,比之外面的石室大了數倍,洞中一排排的列滿木製書架,可是架上卻空洞洞地連一本書冊也無。他持燭走近,見書架上貼滿了籤條,盡是“崑崙派”、“少林派”、“四川青城派”、“山東蓬萊派”等等名稱,其中也有“大理段氏”的籤條。但在“少林派”的籤條下注“缺易筋經”,在“丐幫”的籤條下注“缺降龍十八掌”,在“大理段氏”的籤條下注“缺一陽指法、六脈神劍劍法,憾甚”的字樣。
想像當年架上所列,皆是各門各派武功的圖譜經籍,於是我就在裡面修煉起來!
我心無掛疑,便將所有武林秘笈收集起來,先將逍遙派的武功修煉,從第一卷經書,先誦讀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