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無論政府還是民間,都很重視科技創新問題,投了不少錢搞什麼‘創新工程’、‘創新計劃’等等,這是必要的。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創新思想的人才。問題在於,目前的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東西,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一直是這個樣子。我看,這是中國當前的一個很大問題。”…;
“最近我讀美國的《語絲》雜誌,看到上面講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情況,使我想起我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所受的教育。”
“麻省理工學院在當時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覺得沒什麼,一年就把碩士學位拿下了,成績還拔尖。其實這一年並沒學到什麼創新的東西,很一般化。但在麻省,創新的學風瀰漫在整個校園,可以說,整個學校的一個精神就是創新。在這裡,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們競賽,才能跑在前沿。這裡的創新還不能是一般的,邁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會被別人超過。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別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裡的學術氣氛非常濃厚,學術討論會十分活躍,互相啟發,互相促進。我們現在倒好,一些技術和學術討論會還互相保密,互相封鎖,這不是發展科學的學風。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別人趕上來。所以我到麻省理工學院,一下子腦子就開了竅,以前從來沒想到的事,這裡全講到了,講的內容都是科學發展最前沿的東西,讓我大開眼界。”
“在麻省,我本是學習機械專業的,但我的老師鼓勵我學習各種有用的知識。我到物理系去聽課,講的是物理學的前沿。生物系能聽到關於遺傳學的最新教程,。化學系的課我也去聽,課堂上講的也是化學的前沿。我參加化學系的學術討論會,一點也不排斥。麻省理工學院有許多大師,也不乏個性出奇的怪人,他們決不隨大流,敢於想別人不敢想的,做別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說好的東西,在他看來很一般,沒什麼。所以我說,沒有這種精神,怎麼會有創新”
“麻省理工學院給這些學者、教授們,也給年輕的學生、研究生們提供了充分的學術權力和民主氛圍。不同的學派、不同的學術觀點都可以充分發表。學生們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學術見解,可以向權威們挑戰。過去我曾講過我在麻省理工學院當研究生時和一些權威辯論的情況,其實這在學院裡是很平常的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術風氣民主而又活躍。我們這些年輕人在這裡學習真是大受教益,大開眼界。現在我們國內有哪一所大學能做到這樣?大家見面都是客客氣氣,學術討論活躍不起來。這怎麼能夠培養創新人才?更不用說大師級的人才了。”
“有趣的是,麻省理工學院還鼓勵那些理工科學生提高藝術素養。我記得,當時好多研究小組的頭頭就是一邊研究題目,一邊學習繪畫,有的人後來還成為著名的抽象派畫家。我的老師迪克特教授聽說我懂得繪畫、音樂、攝影這些方面的學問,還被美國藝術和科學學會吸收為會員,他很高興,說你有這些才華很重要,這方面你比我強。”
。,
(三百三十五)“理黃”一策
“這位美國教授竟然會對自己的學生說這樣的話。”曦雪看到這裡,嘆息了一聲,抬起了頭,剛好迎上了楊朔銘的目光,“也許,是因為學生太好的緣故吧。”
“這位教授這樣說,是因為他小時候沒有我那樣的良好條件。因為我的父親很懂得現代教育,他一方面讓我學理工,走技術強國的道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學習音樂、繪畫這些藝術課。我從小不僅對科學感興趣,也對藝術有興趣。這些藝術上的修養不僅加深了我對藝術作品中那些詩情畫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學會了藝術上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楊朔銘回憶起了另一時空當中已經去世多年的父親,眼中閃過一絲黯然之色。
“父親一直認為,這些東西對啟迪一個人在科學上的創新是很重要的。科學上的創新光靠嚴密的邏輯思維不行,創新的思想往往開始於形象思維,從大跨度的聯想中得到啟迪,然後再用嚴密的邏輯加以驗證。”
曦雪覺察到了楊朔銘臉上神情的細微變化,她沒有再說什麼,而是用專注而關切的目光靜靜的望著他。
“我寫這些,是因為今天我們辦學,一定要有麻省理工學院的那種科技創新精神,培養會動腦筋、具有非凡創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國這麼多年,感到中國還沒有一所這樣的學校,都是些一般的,別人說過的才說,沒說過的就不敢說,這樣